同一条迁徙路上的候鸟,何以命运迥然?
据10月30日澎湃新闻报道,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受西北方向寒潮影响,大批候鸟向东部沿海地区集结,沿我国海岸线向南迁移。在这条“千年鸟道”上,山东长岛保护区成为迁徙候鸟中途休憩驿站。然而,记者与爱鸟人士调查发现,长岛保护区山间遍布捕鸟网,鹰、隼等保护动物频频触网,被活捉或丧命,一些鸟类尸体成了食客盘中“野味”。此事被报道后,当地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目前已立案5起,刑拘3人、取保1人。
新闻配图中,一只触网丧命的候鸟,幼小的躯体上缠着密密麻麻的网线,很多网友表示“心痛”。现实中,此类事件多年屡禁不止,令人深感无力和挫败,公众不禁要问:保护鸟类真这么难吗?
根据报道和追踪分析可知,在这条迁徙之路上,候鸟抵达山东半岛的上一站,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没有密布的捕鸟网,而且早在1997年当地就颁布了《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并安排工作人员长年驻岛值班。在候鸟迁徙期,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多部门联合执法,严打偷猎等违法行为。此外,当地还成立了红领巾爱鸟协会、鸟类救护站等。今年,保护区加大了巡护力度,及时追踪和救治候鸟,已监测到372种候鸟,包括2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总数超过7万只,创历史新高。
然而,到了下一站,鸟儿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触网丧命、被端上餐桌……总结起来,相关地方对候鸟的保护有诸多有待改进之处。比如,保护区形同虚设,成为候鸟被猎杀的重灾区;对野生动物交易、吃野味等行为管理疲软,“偷着卖”“偷着吃”成为公开的秘密;追踪、监测等技术应用不足,导致候鸟遭遇猎杀而监管却失明失聪、后知后觉。
保护迁徙候鸟是一项持之以恒、全链条协同的工作。同一条迁徙路上的候鸟,如果上一站被精心呵护,下一站被设计屠戮,保护的整体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对于山东长岛长期存在的非法猎杀野生动物现象,有关方面是未及时发现,还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背后的工作漏洞值得追问。
其实,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很完备。2016年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禁止以网捕等方法猎捕野生动物。刑法设立了“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狩猎罪”“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等罪名,并规定了相应情形要件和量刑标准。
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有法可依却未必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当然,受范围、资金、人力等因素制约,无死角监测非法捕鸟等行为确实有难度,但有关方面必须拿出足够重视的态度和举措,严格依法追究非法猎捕、交易、运输等人员的责任,严肃问责监管和执法不力者,以儆效尤。
同一条迁徙路上的候鸟却命运迥然,这是一面镜子。过境的迁徙候鸟数量和种类多寡、是否安全,体现着一地生态保护工作的质效。网友呼吁重罚盗猎者、追责“打瞌睡”的监管者,体现了公众保护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热情与决心。这也在警示更多地方有关部门,日常工作应不以深山老林为远、不以山鸡麻雀为小。
“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鸟儿是天地间的精灵,也是宝贵的生物基因库。但愿那些触网鸟儿的啾啾嘶鸣,能唤醒更多人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与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