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司法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工人日报》(2023年11月02日 07版)
本报讯(记者周倩)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放水养鱼”的方式,通过调换查封标的物妥善处理了一起标的额2600万余元的建工类案件。针对市场主体和当事人需求,因案施策,以和解促和谐,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法官,我们也想给钱,但经营困难,资金链特别紧张,我们代理人的工资还欠着呢,现在被查封的房屋有望出售,请您帮我们渡过难关。”庭审中,被上诉人提出,其在一审中被保全的房屋有望通过销售回笼资金,询问能否“换封”。
民一庭法官孟龙在阅卷后发现,案涉工程属于房山区某地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竣工验收近三年未结算。双方在工程量认定、已付工程款数额等方面存在七项主要争议,上诉人在诉讼中申请保全查封了被上诉人的楼盘,双方矛盾进一步加深。
起初,上诉人对于“换封”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放弃已经查封的“优质资产”。法官立足案件事实,反复做上诉人的思想工作,耐心向其解释,“换封”既能保证保全目的不受影响,又有助于企业缓解债务压力、及时收回成本。经过积极协调,最终上诉人同意“换封”,被上诉人通过销售房屋解决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为“企”解困、为“民”解忧是北京市二中院民一庭科学司法理念的体现,也是在司法层面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