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1月06日 星期一

贵州推进文旅融合、数字经济赋能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特色产业齐发 甜了百姓生活

本报记者 张菁 李丰
《工人日报》(2023年11月06日 03版)

小小“黄金果”刺梨孵化出“百亿级”特色产业;曾经的贫困地区,依靠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产业实现经济“大变样”;站在互联网时代风口,村民们享受着直播电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这是记者近日在贵州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近年来,贵州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走出一条特色产业赋能、带动百姓增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架起东西部协作桥梁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有“天空之桥”美称的平塘特大桥于2019年底正式通车,将300多米深的峡谷两岸连成一体。这意味着贵州连接南方的横向“大动脉”就此打通,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贵州地形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千百年来,交通的不便阻隔了经济发展,贵州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十分迫切。

“目前,世界前100座高桥中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总规划师冯伟介绍,贵州在126万个山头之间建造了3万多座桥梁,“万桥飞架”成为该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万桥飞架”打开了山门,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东西部协作架起了桥梁。

10月24日,当《工人日报》记者走进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时,一排排整齐的新产品正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贵州有“青绿山中长黄金”的说法,指的就是向阳而生、果质金黄的刺梨。但是,刺梨产业长期处在粗加工的产业化初期。

这样的局面在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大潮中迎来转机。刺柠吉公司负责人介绍说,2018年,广药集团王老吉公司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研发出以刺梨为原材料的“刺柠吉”系列产品。通过“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合作模式,带动贵州刺梨原汁、物流、包材、灌装等10余家生态链企业发展。

得益于刺梨产业的发展,黔南州龙里县茶香村村民燕启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每年总产值达800万元。

放眼整个贵州,刺梨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刺梨种植面积达210万亩,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超21万人,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文旅资源带来“摸得着”的收入

“今年‘十一’假期的时候,我每天都要驾驶将近20趟竹筏接送游客。”47岁的罗明辉是土生土长的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人,他在大小井自然风景区里担任竹筏操作员已有十余年。

大小井自然风景区坐落在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大井村。近年来,大井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元布局旅游业态发展,让旅游业成为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

大井村村支书黄安告诉记者,随着游客数量增加,大小井风景区竹筏、水上浆板等游乐项目火爆,给周边村民带来餐饮、民宿、特产销售等商机。目前,景区专业竹筏操作员有28人,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今年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70余万人,带动农户就业600余人。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贵州旅游资源“家底”丰厚,世界自然遗产数量高居全国榜首。贵州乡村“看得见”的旅游资源,正源源不断变成村民们“摸得着”的收入。

在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有一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瑶山古寨,这里保留着瑶族古建筑的传统风貌和瑶族古老的生活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瑶族竹编文化历史悠久,已被列入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的瑶山竹编坊是瑶山古寨打造的十二工坊之一。”黔南州竹编工艺传承人姚优凤告诉记者,工坊开展了专业竹编文化体验等项目,拓展了文旅体验的场景,增加了村民收入。

目前,打造以康养、非遗、避暑为代表的度假体验业态和文旅融合产业,已成为贵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数字新农人”让乡村更有活力

清晨,位于黔东南大山深处的榕江县,主播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碌,在线上为各地粉丝展示着新鲜的农产品;夜幕降临,“村超”球场内座无虚席,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在欢呼声中接连开赛,众多网友涌进直播间。如今,“村超”发源地榕江县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和收获着巨大流量。

作为园区的首批入驻企业,贵州山呷呷集团董事长阳章伟介绍说,榕江正通过电商直播赋能农业发展,用好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为推动电商产业集群发展,该县于2021年11月成立榕江县新媒体产业园,打造集培训区、直播区、产品区、体验区等多功能汇集的新媒体产业核心示范区,吸引了40余家企业入驻。

“我们开创了教学体系,免费把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产业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培养成‘村寨代言人’,当好产品推荐官,带动更多村民加入电商直播产业。”榕江县新媒体专班主任申敏告诉记者,目前,该县已培育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延伸创造出“主播”“助播”“带货达人”等新岗位,带动80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吸引近300名大学生青年返乡创业。

榕江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今,村民们不仅实现致富,乡村生活也越来越有活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