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中医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何银萍的诊室里,有的病人拄着拐杖,有的耷拉着肩膀,有的半躺在轮椅里,等待被诊治。何银萍个头不高,站在病人中间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只见她手法灵活,一点点找到患者的筋结,不断用手推、揉、按、压。不一会儿,这名患者的一侧肩背就变得通红。“这是筋结被打开的痕迹。”何银萍说。
何银萍是北京轩辕国医堂中医门诊部首席技师,也是非遗“何氏通络开结术”代表性第六代传承人。为将祖辈传下来的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她先后创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医门诊部,从医30多年,帮助国内外患者近20万人次改善健康,带出100余名弟子、上千名技师,培训学员5.6万多人。
让高深的中医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何为通络开结?“人体里有遍布全身的气血运行系统,这些类似马路的结构被称为经络。马路堵塞,会导致交通瘫痪,同样,人体经络堵塞,气血就会运行不畅,形成类似疙瘩的瘀结,导致各种疼痛。”何银萍解释道,通络开结就是用一些手法技术疏通身体经络的瘀结,让气血畅通。
“我几岁时就用从上一辈传承的手法为身有残疾的父亲按捏,父亲很配合,总是说经过我的按捏疼痛减轻了。但没等到我的技法成熟,父亲就离开了我。”何银萍说。
作为一名非遗中医医术传承人,何银萍决定让技艺走入寻常百姓家。她将通络开结术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让其变得易于理解和学习。
为了让大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药理论知识,何银萍还整理大量的医学典籍,系统梳理中医知识脉络,制作出一棵“生命树”。
“人的生命就像一棵树,从树根到树干,再往上枝叶繁茂。”何银萍说,“生命树”跳脱出教科书学术性的枯燥与刻板,通过按键与触屏互动的形式,介绍中医名词术语,让大众轻松了解中医药常识,通过中医增加对生命的认知。
去年,何银萍开发了一套“5分钟家庭亲情互健手法”,并到社区免费教授。“每天再忙也能抽出5分钟时间,希望通过家庭成员间的互助式亲情按摩,增进沟通和爱护,同时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何银萍告诉记者。
用科技手段传承中医技艺
“传承之路非常辛苦,不仅要手把手教,还需要亲身去感受。”为了让学员学到真技能,何银萍会亲自检验学习效果。她还先后义务举办了70余场健康课堂,带着技术骨干走进10余家敬老院,为老人们义诊、保健。
何银萍还将通络开结术与现代医疗科技相结合,研发多种医学仪器,协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治疗。
“在培养弟子时,我们发现全部采用人工手法的治疗过于辛苦,也因为太累,年轻孩子坚持学习的难度很大,不利于技艺传承。”何银萍介绍,为此,她带领团队与北京市海淀区高科技团队合作,让艾灸和拔罐都有了辅助的高科技仪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
记者在采访现场见到了创新罐疗八爪仪器,它虽然还是采用传统罐的工作机理,但是可以一次同时定位8个穴位。
“这个罐疗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模拟人工呼吸给肌肉注氧,一吸一放循环操作,不仅不伤身体不伤气,还可以补气。它能一次打开8个穴位的工作模式,叫穴位配伍,因为8个穴位之间的经络是连在一起,这就让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大大提升。”何银萍说,这也是中医现代化的一种探索。
让传统中医技术插上科技的翅膀,解决今天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是时代提出的课题。何银萍将传统中医技艺与现代医疗科技相结合,让古老的通络开结术焕发新意。不过,她也直言,治疗病人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所有的疾病都是预防才能实现最大的效益,作为中医技师,不仅要秉持中医文化传承的理念,更要为群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