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一

自主创新破垄断,成功抢占新风口

【锻造新质生产力 东北大地如何发力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塑产业振兴

本报记者 张世光 彭冰 刘旭 柳姗姗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05日 06版)

阅读提示

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正在东北茁壮成长,陆续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东北各地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11月28日,备受关注的“中国芯”代表——龙芯3A6000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标志着国产CPU在自主可控程度与产品性能上达到新高度。

众所周知,芯片制造对所用材料要求极高,相关材料此前一直被国外垄断,但在黑龙江哈尔滨同创普润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其产品已打破超高纯电子材料长期依赖从国外进口的局面,在芯片设备零部件领域的关键材料上成功实现国产替代。

“超高纯金属是制造芯片内部配线的关键材料,我们专门从事超高纯电子材料生产和研发,已实现全部设备、工艺、技术国产化。”该公司副总经理李丹介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将有效支撑当地乃至全国芯片制造及液晶面板制造产业发展。

自主创新破垄断,成功抢占新风口。哈尔滨同创普润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例。眼下,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正在东北各地茁壮成长,陆续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为当地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东北各地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扭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开展一体化布局,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塑产业振兴,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转变思路推动新质生产力“从0到1”

东北作为名副其实的老工业基地,一直给外界留下“老”的印象,一些企业的老设备甚至历经七十余年而不曾退出历史舞台。

实际上,近年来,东北各地不断转变发展思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科技要素保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积极培育竞争发展新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从0到1”的转变。

其中,辽宁在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中提出,努力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吉林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黑龙江加快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一批新增长动能,着力培育稳定经济增长的优质主体。

观念一变天地宽,思路一转出路广。

“我们紧紧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了高等学校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工程,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同时有组织地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打造多种类型的创新平台、创新团队,推动产学研合作。”吉林省教育厅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处副处长朴永增介绍,截至目前,该省已经建设了114个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精准推进了一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黑龙江则通过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前沿技术突破和融合应用,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实施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希望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战略主动。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黑龙江加速推进生物制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生物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16.8%。在数字经济方面,去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世界5G大会上,华为、腾讯等企业领投黑龙江数字制造、数字服务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共签约项目226个,签约额1031.8亿元。

“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助力省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积极参与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龙江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快速转型提供有力支持。”京东集团副总裁龙宝正说。

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从1到N”

对很多人来说,中试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所进行的较小规模的试验。在辽宁中化沈化院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研发总监鄂彦鹏正带领团队进行研发攻关。

“中试其实相当于‘小工厂’,是为‘大生产’服务的,眼前这个全流程中试装置是根据粘指剂的工艺特点设计搭建,投入近2000万元。”鄂彦鹏说,针对当前辽宁精细化工成果多处于小试阶段、多数成果束之高阁的现实情况,该基地主要以提升中试及产业孵化能力为目标,成立以来,已有多项科技成果在这里顺利转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辽宁布局建设了一批技术开发能力强、中试熟化服务水平高的中试基地,对首批4家省级典型示范中试基地的28个中试项目,以及8家省级中试基地的13个中试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逐步建立起重点领域全覆盖、管理体制新、运行机制活的中试服务网络体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日前在黑龙江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在对《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解读时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对研发投入50万元以上且履行统计填报义务的企业,最高可以获得600万元的研发投入后补助;对企业实际出资额200万元以上的合作项目,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给予企业实际出资额最高40%的资助,单项最高8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财政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资助。

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让更多的成果实现“从1到N”的裂变,由此带来的是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壮大。

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黑龙江省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国11.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5%。

链条再造推动新质生产力“聚线成面”

“目前,辽宁新材料企业大部分单体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关联,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匹配度较低,大型龙头企业拉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大中小企业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有待引导培育。”辽宁省新材料工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侯慧明说。

近年来,侯慧明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在多方努力下,2020年12月,辽宁省新材料产业联盟成立,这个联盟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汇聚在一起,让成员之间、不同产业之间实现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近两年,在联盟推动下,辽宁盘锦深入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以城聚产、以产兴城。该市的新材料产业经济开发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业态,形成了精细化工、塑料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该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实现29.94亿元。

不仅在同类型企业之间,不同产业之间也在加速形成新的链条。

在吉林省西部,劲吹的季风成为了宝贵的绿色资源,白色的风车在黑土地上“风光无限”。2021年10月,吉林省正式启动“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吉林省将建成省内消纳、外送和制氢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能源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800亿千瓦时。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车新能源、远景能源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产值同比增长227%,重点企业带动产业链优化升级能力显著增强。

依托强大的“绿色”电能优势,当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目前在建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后,将100%使用绿色电力以及生物质供能,同时通过工厂屋顶的光伏系统自行发电。一条跨行业、跨产业的新发展链条正在吉林大地上接通、壮大。

采访中,多位专家均认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靠“单打独斗”,需要“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形成融合交叉、多点突破态势,以更多新产业的壮大升级实现生产力的跃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