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一

【现场·我在我思】群山见证着物探人的坚守与奉献

杨登峰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06日 05版)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山地物探人的工作现场,不知道他们的工作有多艰辛。

位于新疆阿克苏戈壁边缘的北喀山,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尤其在冬日里,满眼土黄色,见不到半点生命的迹象。也正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近一周的蹲点采访,让我看到了平凡劳动者的坚韧与坚守。

这些平凡的劳动者,是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山地物探项目部的工人,他们使用着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也奉献着最原始的体力劳动,在西部边疆大山深处,他们扛起了为国家找油找气的神圣使命。

30年前,为了开发西部油气资源,2000多名物探人告别山清水秀的天府之国,挺进寂寞荒凉的戈壁大漠。刚开始时,条件异常艰苦——两个沙袋上搭一块木板就是床;冬天要忍受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一早起来,胡子和头发都挂满了白霜,夏天则要忍受40多摄氏度的高温;吃饭时,饭碗经常被风刮得扣在胸口,饭菜撒了一地……

一位老员工告诉我,他毕业后刚来时很不适应,但物探队能“治百病”:吃饭时风沙经常钻到嘴巴里,要是太讲究只能饿肚子,这治好了他的娇气病;荒漠戈壁里走的全是曲里拐弯的土路,治好了他的晕车病;经常搬家走哪吃哪,治好了他的水土不服……他当玩笑说,我却听着很心酸。

刀背梁、锯齿山、凹陷岩,一层山脊接着又一层山脊,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万难。采访几日,见证了物探人太多的艰辛。行走在悬崖峭壁、机器需要人拉肩扛、起早贪黑地干活、每一脚下去都是尘烟四起、午饭到嘴时都已冰凉……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韧?“我们下苦力的就知道好好干活才会有收入”……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实话。

经过30年的发展,不少陡峭山地的勘探仍需要人拉肩扛,用双脚去丈量,但更多地方已采用了高科技手段,诸如智能化地震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仪器、无线节点仪、震源车等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设备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勘探的品质。

30年岁月流转,有些人已经接过父辈的旗帜,成为“物探二代”,担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与父辈有了明显的进步,新技术、新设备在他们这里得心应手,让他们取得了父辈们不敢想象的成绩。他们还年轻,并非不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但他们选择了坚守。“这样的工作我们不干谁来干”“在这么艰苦的地方待过了,以后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这是他们的铿锵回答,这也是普通劳动者的担当和奉献。

工作在艰苦、偏远的地方,经受着种种自然环境的考验,却任劳任怨、把工作干得漂亮,在不少行业和领域,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都大量存在,他们的坚韧、坚守,让我们备受感动,也肃然起敬。

正如有读者在看过11月25日《工人日报》刊发的《大山深处找油人》这组报道后留言所说:隐入尘凡的一线劳动者与英雄无异,唯一的区别是英雄干了千万个人不能干的事,而他们,是千万人干了一件英雄不能干的事。

社会的发展总得有人默默坚守、负重前行。劳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每一个坚守岗位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千千万万的平凡劳动者,就像这大山,表面荒凉沉寂,内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某种角度上,正是有人隐入尘凡,我们才见人间烟火、万家幸福——他们应该被铭记。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