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会干部在积石山地震救援一线奔走——
“哪里有困难,我们就到哪里去”
“在地震灾害面前,工会组织的服务不能断档。”12月19日上午8时,位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的城市金街户外劳动者驿站准时开门,县总工会工作人员方延华一大早就赶到驿站,收拾好因地震而造成的凌乱,为救援人员准备好热茶。
12月19日中午,《工人日报》记者在驿站看到,几位救援人员和快递员正坐在驿站的沙发上小憩,茶几上放着方延华为大家泡好的热茶。“小驿站”传递“大温暖”,这热茶见证着灾区基层工会干部的情怀与担当。
12月18日23时5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及其周边地区。震后,各部门保障机制高效运转,各方救援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群众安置等工作,大批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运抵灾区。
几天来,记者走进受灾的甘肃省积石山县和青海省民和县,看见一幕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携手互救”的场景,也目睹了一个个基层工会干部奔走在救援安置一线的身影。
灾害发生后,积石山县总工会紧急动员,连夜开展抢险自救。
“我们在凌晨陆续赶到办公室,看到3间办公房屋受损严重,院墙受损55米……”积石山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东云告诉记者,他们连夜开展紧急抢险,指导损失不严重的户外驿站正常开门,统计全县企业和职工的受灾情况……
12月19日下午,马东云带队走进受灾较为严重的关家川乡,把被褥、牛奶、电灯等救灾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从12月20日上午开始,积石山县总的干部来到“包村包户”居集镇居集村开展灾后救援工作,仔细排查群众房屋受损、财产损失等情况,疏导群众情绪,组织开展自救互救。
与此同时,积石山县总将福建盼盼食品集团、甘肃天囤医药、甘肃旭昊实业集团、临夏州百盛商贸等企业工会捐助来的食品、药品、棉衣、电热毯等救援物资,及时送往受灾乡镇。“在突如其来的地震面前,我们更要慰问受灾职工群众和救灾人员,将工会的温暖送到他们手中。”马东云说。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2月21日早晨,记者在大河家镇政府大院内见到了镇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安英发。安英发告诉记者:“我们陆续接收到来自中央和省级的各种物资,90%以上已连夜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还有一批物资在今天早上全部对接到村、到户。”
灾后,安英发和镇工会干事仙忠海一直坚守坐镇协调救援物资的分配工作,困了喝一口热茶提神,饿了抓起办公桌上的面包咬一口,连续3天不分昼夜地忙碌。“这里高原高寒,天寒地冻,我们再困再累,工作不能停,受灾群众在盼望着救援物资早一点分配发放……”仙忠海说。
与积石山县临近的青海省海东市的民和、化隆、循化3县46个乡镇419个行政村受灾,特别是民和县中川乡和草滩村受灾严重,因地震引发的“砂涌现象”,使当地大量房屋被淤泥包围、冲毁,紧张的救援工作在这里接力进行。
“砂涌现象”是一种地震地质灾害,即地下含水量高的沙土在地震发生时遭受强烈震动、挤压后,迅速液化、喷出地面。作为地震的次生灾害,“砂涌”往往突然来袭,破坏性非常大。
中川乡金田村位于黄河北岸,与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隔河相望。12月21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金田村安置点,被一幕暖心的画面所吸引——一家名为“喇家四千年牛肉面”的企业带着工具和面粉来到了这里,为受灾群众现场制作拉面。
在临时搭建的拉面帐篷里,几位拉面师傅支起锅灶、案板,揉面、扯面、煮面,再浇上浓浓的牛肉汤料和红彤彤的辣椒,将一碗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拉面送给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
一位名叫闵勒苏力的拉面师的工作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红马甲的左胸前,一枚工会会徽和“海东市总工会”的字样格外醒目。询问之后才知道,这是由民和县工会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和爱心企业共同组建的“拉面志愿服务队”。
“12月19日下午,我们了解到现场救援人员吃不上热饭,就和有关部门联系,赶赴救援一线支起了拉面帐篷。”民和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长英说,“当天晚上,救援人员吃上了牛肉面,大家在现场都深受触动。”
“下一步,我们工会要继续帮助解决救援人员的吃饭难、喝水难、取暖难等问题。哪里有困难,工会就到哪里去。”站在拉面帐篷前,李长英说道。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工会和我们企业想到了一起,工会有动员,职工有行动,一定保证救援人员吃上一碗热乎的拉面。”马超是“喇家四千年牛肉面”的总经理,带着面粉紧急赶到拉面帐篷前。连续两天,他们在金田村为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送出了6000多碗热腾腾的拉面,让“工”字号拉面成为灾区一个暖心暖胃的标志。
在灾区,甘肃、青海的工会干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本报甘肃积石山县12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