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1月02日 星期一

【班组现场】在防凌一线相逢

张建华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02日 08版)

隆冬时节,西北大地寒风刺骨,三盛公黄河铁路大桥下,大面积的冰凌缓缓流动,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雪莲花,场面好不壮观。

“这两天河面温度下降了将近8摄氏度,流凌面积较上周增加了10%。”2023年12月19日一大早,河岸边,乌海路桥车间检查工区工长闫春成一边搓着手一边向乌海工务段路桥科科长朱贵介绍着大桥凌情信息。

站在朱贵身后的检查组成员张琳认真记录着每一项数据,瘦小的身体在阵阵寒风中瑟瑟发抖。她是闫春成的妻子,这也是近一个半月来这对90后夫妻的第一次照面。

连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黄河内蒙古段即将进入封河阶段,他们管内的3座黄河铁路特大桥由于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防凌重点河段。

若要守护大桥安然过冬,密集的凌情监测必不可少。作为桥梁“侦察兵”之一的闫春成闻“凌”而动,自2023年11月4日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凌汛期开始,便一直吃住在工区。他组织8名职工成立凌情观测小组,每天对3座黄河大桥上游10公里的地方沿河巡查,观测收集黄河冰凌密度、水位、风向、气温等参数,监控大桥附近的流凌动态。

“现在是防凌关键时期,流凌的美丽外表下往往暗藏风险,它们随时有可能汇聚成大冰块撞击桥墩,影响运输安全,我们必须24小时值守,及时掌握各项信息,动态调整大桥防凌应急措施。”闫春成介绍道。

丈夫冲在防凌一线,同样身为桥隧工的张琳也是防凌队伍中的关键一员,她每日要对各项现场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形成简报。此外,她还负责与当地气象、水利部门沟通对接,掌握黄河内蒙古段整体凌汛情况,为现场提供信息保障。一串串看似简单的数据,实则是一本现场“防凌指南”。

“下次再来时多穿点衣服,看把你冻得……”说话间,闫春成脱下外衣披在了张琳身上。

9时20分,防凌检查工作结束,张琳隔着车窗跟闫春成挥手告别。在他们身后的母亲河上,三盛公黄河大桥犹如钢铁长龙横跨两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