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检后诊”可不可以有序推进?
据1月1日《工人日报》报道,日前,重庆市民周先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就医经历时提出疑问:如果患者诉求只是做检查,医院能否简化流程,让患者直接去做检查,而非先挂门诊号等医生开单后才能做?对此,有医务工作者称,患者不一定能对自己要做的检查项目作出准确判断,先就诊更能对症检查。
传统的“先诊后检”需要在医生诊断后,才能确定需要检查的项目。“先检后诊”则是患者根据自身经验或其他专业人士的建议,未经历挂号、初诊的程序,直接到检验检测室预约检查,由此可以省去大量时间,也能节约初诊时的挂号费用。
通常,初诊后的检查往往要数天才能完成,拿着报告去诊断又得重新挂号。于是,“一次挂号管三天”、复诊免挂号费的人性化政策在一些地方应运而生。这确实一定程度缓解了患者的挂号压力,如果能够实行“先检后诊”,可谓又进了一步。
不过,“先检后诊”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具体操作中,鉴于专业水平不足及病情差异,检查项目的选择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需医生而非患者在其间发挥主导作用。如果做的检查项目不适合,同样会加重患者就医负担,也让医院检测设备和人员不堪重负。其实,一些医院曾经开放过检验门诊,但“便民功能未能达到最佳效果”,很快便暂停了这项服务。而且,推行“先检后诊”还会为医院的内部管理带来较大挑战,其中可能涉及跨科室预约、信息化系统的调整维护等。此外,不少医院基于预防纠纷的考虑,只认可本院或同级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尽管目前已有《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办法真正落地还有待时日,因此检查结果不互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先检后诊”的推行。
患者对“先检后诊”有需求,此举或许是未来服务便民的趋势,如能打破思维定势和利益格局,未尝不能实现小步快进,进而带来医疗方式的变革。具体而言,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先行先试。长远看,则应采取有序推进的方式,由相关部门在出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细则,对“先检后诊”统一安排、统筹推进,最终成为便民利民的好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