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1月31日 星期一

新生儿成“嫩韭菜”?用法治利剑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付彪
《工人日报》(2024年01月31日 05版)

“您好,请问是谷女士吗?我们是您家附近的儿童摄影店,为您量身定制了宝宝百日套餐……”去年2月,江苏省常州市的谷女士频繁接到推销电话。让她感到不安的是,对方精准地掌握了孩子的出生医院、出生日期、性别及父母姓名、电话等重要信息。出于对孩子及家人的保护,她立即报了案。最终,泄露新生儿信息的李某等3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须缴纳民事赔偿金等。日前,购买新生儿信息并用于影楼推销的黎某等人因涉嫌其他犯罪被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见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以及由此导致一些电信诈骗案件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此前,广西一名医护人员利用工作便利,非法下载新生儿和产妇信息8.9万多条,并将其“转卖”给外部人员;山东济南多名新生儿父母接到“上门摄影”电话推销,经公安机关深挖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获纸质版新生儿信息2000余条,电子版6万余条。

不难看出,新生儿信息泄露背后,隐藏着一条黑色产业链。斩断这个黑产链条,诉诸法律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近年来,我国逐渐构建完善了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法律屏障。如民法典对民事领域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作了系统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细化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随着法律体系的健全,许多贩卖新生儿信息的嫌疑人受到了依法惩治。

某种角度上,新生儿信息泄露只是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一个缩影。梳理各类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不难发现,在相关黑产中,有的是有行业“内鬼”参与其中,有的是通过黑客技术入侵相关系统窃取,有的是通过网络购买、出售,手段、方法可谓多样。

防范个人信息泄露,严厉打击相关黑产犯罪,要严管和严打相结合。一者,信息收集者和处理者必须负起必要的责任,健全信息常态化保护机制,及时修复技术漏洞,完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强化个人信息源头保护。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二者,有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和数据技术,甄别发现信息泄露苗头并及时止损,追溯深挖不法分子的黑产链条。只有不松劲、不手软,个人信息保护防线才能长久稳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