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一

大山深处守隧人

《工人日报》(2024年02月23日 07版)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琥市并不是“市”,从地图上看,它“挂”在粤赣东北交界处的大山里,要不是因为漳龙铁路穿过,这个粤东偏远小乡村不会被太多的人知晓。

清晨5时许,天际灰暗,空气里弥漫着寒气。广铁集团惠州工务段琥市线路工区工长袁致华和5名工友踏着晨间白霜,向多宝坑隧道行进。根据当日天窗(铁路利用行车间隙安排的专门检修时间)工作安排,袁致华他们需要对多宝坑等隧道进行“起道作业”。

“现在天还没亮,山路不好走,大家都扛着工具,走路多注意脚下,别摔了。”袁致华边清点作业工具,边提醒工友们。

多宝坑隧道名字虽美,但隧道内环境恶劣,空气浑浊,能见度不足3米。虽然长度只有2.5公里,但是因为建设时间较久、等级较低,线路钢轨的平顺度不像高铁那么高。

5时15分,袁致华扛着40多斤的捣固棒,走在队伍前面开路。他戴着头灯,左手拿着轨尺,右手拨动齿轮,拉起10米弦线,几步一驻足,趴下查看钢轨的平顺度。

“这里两边铁轨有高低差,大概7毫米,准备工具起道。”袁致华停下说道。5时50分,行进到隧道三分之一处时,袁致华发现两边钢轨存在高低差,这会影响列车行驶安全。常年来的巡检,令他对这条隧道的情况了如指掌,只要瞧上一眼,便知道问题出在何处。

“松螺母!摇起来!”袁致华一声令下,大伙拎着工具分工合作,有人手摇起道机臂抬升钢轨,有人用捣固棒夯实枕木底下的石砟,有人迅速回填,配合默契。螺丝机、捣固棒发出的轰鸣声,回荡在寂静的山林。

7时25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起道作业,袁致华查验平顺度已经达标,便带着工友们继续前进。

“走吧!我们现在去下一个作业点!”袁致华说道。

7时50分,袁致华和工友们抵达多宝坑隧道三分之二处,对钢轨轨枕下的橡胶垫板进行更换。徒弟徐永乐双手摇动液压起道器抬起钢轨,袁致华半跪在道砟上,快速抽出失效胶垫,将新垫片塞了进去。

8时25分,袁致华和工友们完成了隧道8处钢轨垫片的更换。

琥市线路工区现有职工6人,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22岁,46岁的袁致华是工区的主心骨。他们一同守护着多宝坑、林坪山等7条隧道,承担着近6.1公里铁路线路的改道、拨道、捣固及巡查作业。春运期间,工区加大了每周检查隧道的频次,由原来的两次提高到三次。

“师傅,想吃你煮的面条了。”徒弟徐永乐收拾完工具,笑着对袁致华说。

“就数你嘴馋,动作麻利点,我们现在就回去。”袁致华笑着说。回到工区,他在宿舍后方的菜园子里摘了两把还挂着露水的生菜,为大家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蔬菜面。

琥市线路工区距离最近的集市29公里,山路崎岖,来回一趟要两个小时。为此,袁致华和工友们利用闲暇之余,自垦菜园、养蜂采蜜。让这枯燥的守隧生活,变得宁静而充实。(郑纯纯 胡靖)

广告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