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3月24日 星期一

从业28年,潘从明攻破关键技术瓶颈助力做好贵金属回收——

【身边的大国工匠】滴水掘金,为产业强国贡献“工业维生素”

本报记者 康劲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24日 01版)

在许多人看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经是“人生巅峰”,但对潘从明来说,作为一名产业工人,高光的人生才刚刚被点亮。

“我们提取的铂族贵金属,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天宫升空,蛟龙下海,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这一个个大国重器,一旦缺少了贵金属,都无从谈起。我国的贵金属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0.39%,资源有限,必须做好每一滴贵金属的回收。” 潘从明说。

正是抱定了这样的信念,潘从明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完成各类科技创新项目22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3项,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外多项空白,囊括各类科技奖项30余项,建成了一整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贵金属生产系统,为推动贵金属冶金技术向高、精、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用恒心炼就“火眼金睛”

潘从明所在的金川集团,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是全球知名的采、选、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企业,也是我国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北方地区最大的铜生产企业,为军工、航天、电子、医疗等高新领域提供关键基础材料。

从业28年,潘从明炼就了“火眼金睛”——能从铜镍冶炼“废渣”中同时提取8种以上稀贵金属,并能准确判断99.99%产品纯度,他发明的“颜色判断法”作为铂族金属精炼师的“绝技、绝活”被业界推崇;他主创的“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国内外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多项空白。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走进金川集团铜贵公司潘从明创新工作室,满墙的荣誉证书,见证了这位共和国的产业工人不平凡的奋斗之路。

提取镍金属之后的矿石废渣中有20多种金属元素,6种铂族贵金属就伴生在里面。如何能从黑乎乎的镍矿废渣里高效提取出更多的贵金属呢?为了搞明白这个课题,上万个日日夜夜里反复试验的潘从明,坚持啃下了120余册专业书籍,写下了8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掌握了贵金属精炼提取过程中涉及的800多个化学方程式。

从废渣变成液体,从液体变成贵金属,每一种贵金属提取要经过20多道工序,有200多个技术控制指标。在大量研究的过程中,潘从明发现,提纯时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控制指标都会让溶液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不断观察总结颜色变化,上班时随身携带彩笔,将各种溶液的颜色一一对比画到纸上,再逐个对照、修正。深红色—紫红色—血红色—黄红色……一个橄榄球大小的锥形试剂瓶在潘从明的手中娴熟地转动着。

久而久之,他的眼睛虽然戴上厚厚的镜片,但却越发专注、明亮、敏锐,能在浑浊的液体中,观察出极其微妙的色彩变化,甄别和捕捉着那些若隐若现的贵金属分子。

“溶液中带有蓝色,说明含有铜杂质;溶液中带有红色,说明含有铁杂质;铂的溶液若是深红,说明纯度不够;铑的溶液若显粉红,说明纯度达标……” 他创造的“颜色判断法”,使贵金属的精炼次数比过去大幅缩减,颠覆了沿用30多年的传统精炼工艺。

用匠心铸就“工业传奇”

潘从明说,“创新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几代人的事。我们今天能取得点滴成就,其实是大量吸收了前人挥洒的汗水。”

为了使先进的萃取工艺能够成功应用,潘从明带领团队成员查阅各类资料,调研国内外同行企业的情况,交流借鉴经验;请教相关专家,反复研讨制定实验方案。两年内,他带领团队进行了近2000次实验研究;有120多个日夜他几乎吃住在实验现场……最终,筛选搭配出了合适的试剂和与之匹配的工艺,实现了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

不止如此,潘从明还成千上万次地模拟实践各种冶炼工艺,优化再优化,不断推出新工艺新设施——

为了实现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的清洁高效回收,解决了沿用38年的传统工艺存在的原料适应性差、资源利用率低、清洁性差等技术瓶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自主设计研发了以高硼硅玻璃为材质的玻璃冷凝器和PVC材质的筛板氨水吸收塔的成套回收装置,首次实现了贵金属废气中微量贵金属、酸类、氨类试剂等的高效回收,在提高贵金属回收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精炼成本。

心传身授带出一流团队

作为“潘从明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潘从明组建团队、培养人才,将自己“绝技、绝活”的精髓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和徒弟们,并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积累的操作经验以及技术成果汇编为30余万字的培训教材,供贵金属冶炼工技能提升使用。如今,他领衔的劳模工作室,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贵金属冶炼行业中联合职业技能塑培、科研攻关、技术交流等活动单元为一体的群众性创新基地,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徒弟王得瑜在潘从明的磨砺下脱颖而出,在短短4年间便有了3项专利和2篇论文,成为了提纯一班的班长。多年来,潘从明先后培养贵金属冶炼人才达百名以上,为贵金属产业输送了大量朝气蓬勃、愿意学习技术的青年才俊。

提及未来,潘从明信心满满地说:“中国工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解决世界性技术技能的难题,今后我们还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广泛借鉴,寻找新思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贵金属领域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潘从明带领团队又瞄准新的领域——从各种二次资源中提炼贵金属。他说:“技术没有止境,也没有最好,只有往更好的方向走,把稀贵金属冶炼技术持续做优做强,为工业强国贡献更多‘工业维生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