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间医保缴费增长370元,为群众带来了什么?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居民医保参保答记者问
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城乡居民医保费用集中征缴工作,参保群众已经享受到了医疗保障服务。
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380元,相比2003年“新农合”建立时10元/人的缴费标准相比增长了370元,这样的缴费标准是否合理?未生病的居民参保是否“吃亏”?就这些问题,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财政补助上调,保障范围显著拓展
“我们不应单纯看缴费标准的增幅,而应该看这增长的370元为参保群众带来了什么。”这位负责人介绍道,事实上,医保筹资标准上涨的背后,是医保服务水平更大幅度的提高。
记者了解到,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余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的用药几乎不能报销,罹患大病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内包含药品已达3088种,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金额90%以上的品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余种罕见病用药。许多新药好药在国内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规定纳入医保目录。
据介绍,20年来,在医保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比肩国际先进水平。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过去遥不可及的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参保患者享受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就医报销比例显著提高。2003年,‘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在30%~40%左右,群众自付比例较高,就医负担重。目前,我国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维持在70%左右,群众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而这必然带来医保筹资标准的提高。”这位负责人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医疗需求的提升、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加强医保基金筹集,以便为群众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事实上,国家在调整居民个人参保缴费标准的同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进行了更大幅度的上调。
2003年~2023年,国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从不低于10元增长到不低于640元。这位负责人透露,城乡居民医保的保费为定额按年缴纳,2023年的筹资标准为102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不低于640元/人,“这是筹资的大头”;个人缴费标准380元,只是筹资的小头。对于低保户等困难人员,财政还会给予全额或部分补助。
抵御大额医疗支出的风险
针对“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的观点,这位负责人认为,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现代社会,面对突然到来的重大疾病,个人和家庭很难能独自承受高昂的救治费用。“保险的实质,就是汇聚各方力量后,帮助那些不幸患重病的个人和家庭抵御大额医疗支出的风险。”这位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诊疗84.2亿人次,平均每个人一年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2.47亿人次,年住院率为17.5%,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年住一次医院。居民生病、生大病的概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低。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医保参保人的次均住院费用为8129元,以报销比例70%计算,住一次院医保平均报销5690元;假如居民将2003年至2023年连续参保个人缴纳的保费进行储蓄,按年利率5%计算复利,到2023年本金和利息共3343.1元。
“也就是说,居民住一次院后医保报销的金额,就远超将连续20年个人总保费进行储蓄的收益。”这位负责人表示。
另外,有网友称:“年轻人身体好可以不参保,只给老人、孩子参保就行了。”这位负责人认为,这种观点在部分人群中有一定代表性。但如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会发现这其实是“算小账、吃大亏”。
事实上,我国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尤其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出现低龄化趋势,青壮年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青壮年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如果没有医保,不仅意味着家庭将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还意味着家庭将失去重要经济来源。因此,更加需要医疗保障给予重点的保驾护航。”这位负责人表示。
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针对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近年来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农村出现医保“退保潮”等说法,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说法不准确,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
记者了解到,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保持稳定。相关数据近年来有轻微波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是参保数据治理。自2022年起,医保部门以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上线为契机,连续两年清理居民医保跨省和省内重复参保数据共5600万。这是居民医保参保数据出现波动的最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是参保结构优化。由于大学生毕业就业等新增就业因素,部分原来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转为参加职工医保,2020年~2023年,每年都有500万~800万参保人由参加居民医保转为参加职工医保,造成了居民医保人数和职工医保人数此消彼长。
据悉,国家医保局近期派出专人,赴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8个省份中工作基础相对较弱的8个村开展参保工作蹲点调研。调研显示,这8个村中,有5个村2023年参加居民医保人数比2022年增加,有3个村参保人数略有减少,8个村整体参保人数比2022年净增长151人。
与此同时,一系列医保便民、利民服务不断迭代升级。以跨省异地就医为例,2003年,参加“新农合”的群众只有在本县(区)医院就诊才能方便报销,去异地就医报销比例小,而且不能直接结算。如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为广大在异地生活、旅游、工作的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实保障。(本报北京3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