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现场】昆仑山下的“钢轨打磨团”
本报记者 邢生祥 本报通讯员 赵风斌 东科力加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02日 08版)
仲春时节,昆仑山下阳光明媚。3月25日下午,在格库铁路格尔木至格尔木南上行联络线区间防护栏外,由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8名青年职工组成的“钢轨打磨团”准备进行钢轨打磨。
“今天的作业是鱼鳞伤打磨修复廓形,大家要规范佩戴防护用具,打磨前方不得站人,上下道严格执行‘手比眼看口呼’制度。”作业负责人、重点维修车间钢轨修理专班工长张富栋叮嘱道。
14时整,“天窗”命令下达。按照分工,小伙们两人一组,将4台打磨机抬上线路,放到作业位置快速启动。刹那间,线路上机声轰鸣、火花四溅。随着砂轮的飞速旋转,钢轨上的肥边、鱼鳞伤被一点点打磨平整。
“下刀,两度,再下两度。”操作员贾汝鹏推着打磨机缓缓匀速前行,他不时调整砂轮片的角度和高度,眼睛紧盯着砂轮与钢轨的接触点,仔细观察火花变化。每打磨完一遍,他都会摘掉手套,用指尖在钢轨上反复触摸,感受钢轨打磨后的状态,并俯身观察砂轮与轨面打磨后的印记,直至钢轨表面凹凸完全消除。
“一定要按钢轨廓形下刀,下刀位置、打磨距离、砂轮转速要准,行走、打磨要匀速,推拉、抛光要平顺,不能操之过急。”张富栋一边查看钢轨打磨进度,一边指挥现场操作员。
“看似简单的钢轨打磨,对打磨技术和经验要求却极高。”张富栋介绍说,操作员不仅要熟悉打磨机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还能够根据钢轨的磨损情况选择合适的打磨角度和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精准下刀精确打磨,对损伤的道岔尖轨、基本轨、辙叉及钢轨轮廓实施精细检修,消除钢轨隐患,最大限度提高钢轨使用寿命,让列车安全平稳地行驶。
16时,钢轨打磨任务结束,打磨后的钢轨表面平顺光滑,在高原明亮的阳光下,像两条熠熠生辉的白色光带,从昆仑山脚下笔直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