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星期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新型劳动者③】发挥新质生产力引擎作用 建设紧缺型人才队伍

李萨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08日 07版)

观 点

当前,很多紧缺型工种科技含量大、技能素养要求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急需人才。要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推动建设紧缺型人才队伍。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由各地政府发布的紧缺型人才目录可知,紧缺型工种包含数控车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混合集成电路装调工、光刻工等,工作内容科技含量大、技能素养要求高,符合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急需人才。

重点产业呼唤紧缺型人才队伍

当前,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我国产业需要走向质量更优、动力更充沛的发展路径,探索并掌握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跃升式组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呼唤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主动融入紧缺型人才队伍阵营,助力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北京市人社局编制形成《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3年版)》,其内容由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和技能人才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构成,分别涉及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15个行业大类,电子产品制版工、晶片加工工等58个紧缺工种。2021年9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类)“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提出完善用工政策、加强重点领域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力度、支持紧缺人才流动等举措。此外,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南京市、苏州市、宁波市等地均对产业紧缺型人才十分重视,出台文件明确相关产业和工种,制定优惠政策吸纳紧缺型人才。

各地发布的紧缺型人才目录都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点行业和紧缺岗位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十分紧缺”“极度紧缺”“紧缺度5星”等产业工人紧缺度标签出现频次较高,可见当前诸多产业存在用工缺口,需求较为急迫。各地政府出台的目录为管理部门、企业、求职者在招聘、培养、求职及技能提升等方面均提供了明确的风向标。

当前,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越来越广泛,产业技术亟须革命性突破。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在创新技术条件下必然会重新配置,产业转型升级也必然逐步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将对各产业解决紧缺型人才用工问题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遵循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培养和建设紧缺型产业工人队伍,将成为企业缓解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

培养紧缺型人才队伍的新生力军

要从学校阶段就开始进行紧缺型人才队伍培养,是诸多企业的共识。南京市紧缺人才目录的调研显示,企业反映应届毕业生入职后的问题主要为,学校设置的专业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度较低,占比79.16%;员工自我提升意识不足,占比72.38%;相关培训资源不足,占比64.22%。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紧缺型人才队伍的新生力军。

第一,要提升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建设紧缺型人才队伍,高校必须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指示,在学科建设、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紧跟时代发展。如部分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智能建造专业等,培养具备前沿技术能力的应届毕业生。同时,高校应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进行匹配,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效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更好地满足产业紧缺用工需求。

第二,毕业生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于产业发展的赋能效应日益显著,技术赋能必然伴随着部分工种淘汰或岗位技能要求提升,毕业生初入职场,要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成为紧缺型人才的重要机遇。因此,作为紧缺型人才队伍的新生力军,毕业生要提升自身知识和技能更新的意识,遵循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为推进实现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力量。

第三,重视毕业生相关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毕业生初入职场,自学、同业交流固然是提升技能的途径之一,但要有效掌握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产业技术,仅靠自学显然无法满足,需要社会和企业组织专门的技能培训,系统性学习相关技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紧缺型人才。

培养紧缺型人才队伍亟须机制创新

除针对大学生加强培养力度外,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产业工人而言,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的过程中,亟须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支持。

首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紧缺型用工岗位,政府和企业要积极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主动打造有序培训机制,推广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现代企业学徒制,给予一线工人参与培训、提升自我的成长条件,助推他们成为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紧缺型人才。

其次,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紧缺型人才队伍,需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用人单位应以激励思维推进紧缺型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员工主动参与产业急需型工种培训。社会各方要以管理风险的思维建立风控制度,为一线产业工人进行技能升级提供良好的兜底保障,营造转换与提升的氛围。

第三,建设紧缺型人才队伍,企业与高校要树立“双向奔赴”意识。一方面,企业要主动与高校对接,利用高校的多学科知识与综合集成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紧缺型用工的培训资源。另一方面,高校也要主动走向实践,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委培,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产学研动能,助推产业打造紧缺型人才队伍。

第四,各地政府发布紧缺人才目录后,应积极制定打造人才队伍的配套政策。不少企业反映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才流失问题。地方政府应从引才程序流程、福利待遇条件、住房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以城市为单元吸纳并稳定紧缺型人才。

(作者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智媒科技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