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一

山巅一壶茶

胡烟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12日 03版)

近日,我与草白、王亚、华诚等诸友上径山。

径山以茶名。我自小在渔村长大,不懂茶。这次到径山,我白纸一张。隐隐地,脑子里蹲着一个问号:饮茶,何为俗,何为雅?禅茶一味,又有怎样的玄机?

径山茶宴,是将流行于宋朝的点茶法从日常生活上升到禅院茶礼的层面,甚至远播日本形成茶道。初到径山脚下,学习宋式点茶,是有意味的溯源。点茶,印象最深的,是茶席上的精致插花。玻璃绿瓶,一枝桃花,或者两枝樱花。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宋人四雅,在这就体验了两雅。点茶开始,有技师指导。茶盏、茶末、茶筅,调膏、注汤、击拂,产生汤花。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只是击拂的时候须手腕用力,速度和力度都要跟上,待茶面如凝冰雪,茶色全部显露出来,便是上等了。

我试着实践,点茶完成后,拉花,写字。写什么好呢?想到山巅一寺,我拿起竹签,蘸茶膏,一笔一画写了个“空”字。又想到藏传佛教中的坛城沙画,僧人用色彩缤纷的沙粒描绘奇异的佛国,美轮美奂,花费数月时间。完成后,并非用来炫耀,辛苦创作的坛城,被毫不犹豫地扫掉,顷刻间化为乌有……细沙被装入瓶中,倾倒入河流。繁华世界一捧沙。如此结局,意在引导世人,专注过程之美,并非结果。

如此,我也模仿着,将这杯“空”茶一饮而尽。

山脚下的径山村,以茶为业。民宿皆干净清爽,有茶气。晚餐后,车子从径山脚下沿山路盘旋,约半小时至山顶。一路上,我想起了几个人。

一是在湖心亭看雪的张岱。张岱是茶痴,烹茶鉴水,天赋异禀。在《陶庵梦忆》里,有关兰雪茶的篇章余韵不绝。张岱文章字字生香,看在眼中,印在脑中,又仿佛回甘在口中。

又想起清晨在西湖边看牵牛花的画家陈老莲,也是晚明时候人。他笔下有《停琴品茗图》,画两位高士面对面,端杯品茗。一位盘坐于芭蕉叶子上,旁边守着茶炉。另一位面前有石桌,上置书卷。陈老莲的人物画极具个人风格,身子短、脸方且长,神情严肃。画中常装点各类器具雅物,比如奇石、青铜器、芭蕉、莲花,都与时间有关。线条像是雕刻的,涩,多棱角,暗喻性情的倔强。现在想来,老莲的画有茶味,乍看是苦的,反复品读,方能体味其多重意蕴。老莲极爱酒,也常画高士沽酒图。酒令人醉,茶令人醒。山河倾颓的晚明,醉与醒交替着,“虽残生而犹死”。

再有一人,是近代的李叔同,也即后来的弘一大师。西湖边,“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昭庆寺旁的茶馆、湖心亭,是李叔同常去吃茶的地方。在虎跑寺断食期间,李叔同饮过番茶、红茶、梅茶、盐梅茶等数种茶。

虎跑,当地人念作“虎袍”,二声,是免费取泉水的地方。上次到杭州,我专程去虎跑,凭吊弘一大师。进了山门,一路上都是拎着桶取泉水的人,泉水大多用以烹茶,泉眼不大,排队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

他们钟爱饮茶,究竟是因了什么?仅仅是茶的味道吗,还是其他什么?

到了山顶,已是晚间。路灯不甚明亮,眼前亭台水榭楼阁,看不清具体面目,朦胧静谧且美。房间门口,一棵高大的樱花树,花开得正好,像凝固在半空的烟花。

清晨,径山山顶,茶园旁,众人等待一场洒净仪式。庄严的梵唱结束,僧人手持大悲水走上茶山,一面诵经洒净,一面进行第一场茶叶的采摘。洒净,即是告诉天地,告诉山川茶林,告诉大大小小的生灵,我们开始享用美妙的茶了,望悉知。

未能体验寺院僧人的茶礼,或许是此行一大遗憾。回来补课,方才知道茶礼之繁琐。径山茶宴,早已成为禅院茶礼经典样式。最早可追溯至唐代,两宋时影响覆盖江南,成为最著名的寺院茶会。其程序严格,仪式隆重。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都是茶宴的核心部分,又分为点茶、献茶、闻香、观色、尝味、叙谊等程序。茶具是专用的,茶叶是上等末茶。

想到这些繁琐,忍不住皱眉。我是缺乏耐心的人,喝茶这件事,也是能省则省了,白开水就好。想象寺院茶宴,为了一口茶,杯子器具堆成山,礼节程序,节奏缓慢,时间仿佛停滞。我若在场,手心会不会急出汗来。

然而,禅茶一味,僧人的茶礼,并非是为了一口茶。他们的目的,始终在于修行。程序复杂,或许可练习当下的觉知。

茶礼,一举手,一投足,让心停驻,安住当下。对尘世中奔忙的我们而言,不啻于一种医治。

再比如,禅院茶事,在品茶环节,先是“五气朝元”,即是呼吸茶香,做深呼吸。其次,曹溪观水,也即观看茶色。再次,随波逐浪,自由自在体悟茶味,感悟人生,随缘接纳茶的味道,不避苦,不贪甘。

最后一条,终于解决了我的疑问。不避苦,不贪甘,无有分别心。在此之前,须明明白白感知到,茶味复杂,哪里有苦,哪里是甘。觉知,而不随逐。

这杯茶,终究是品出了滋味。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