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从工运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党开办吴淞地区工人学校的实践与启示

李中政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0日 07版)

观 点

党通过接续举办工人学校,开展工人运动,实现了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工人运动骨干,为党团员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开办工人学校。1923年7月,党的三大闭幕后,上海地委兼区委即迅速行动,筹备创办吴淞工人补习学校。1924年4月国共合作后,又积极开办吴淞平民日夜学校,是上海地委兼区委在上海地区开设的第一所地区平民学校。

吴淞,经历两次开埠后,在20世纪初便已成为我国工业和教育的重要集结地,汇集了众多工厂和知名学府。其中,吴淞机厂、大中华纱厂等大型工业企业与同济大学、中国公学等高等学府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吴淞独特的工业与教育景观。

通过工人学校加强对工人的启蒙教育,宣传、发动、组织工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中心工作。党的第一个决议明确指出,成立产业工会是党的中心任务,而工人补习学校则是组织工会的重要准备步骤。党的三大后,上海地委兼区委在改选后即着手筹办吴淞工人补习学校。在开办过程中,上海地委兼区委从经费、校务、督查等方方面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全权委托团上海地委负责开办,并时时督促指导。1924年1月临近年关,吴淞工人补习学校停办。

国共合作后,上海党组织仍十分重视对工人的教育,吴淞平民学校应运而生。这所学校与吴淞工人补习学校一脉相承,继续秉承着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人的使命。1924年3月,上海地委兼区委开会要求从速提议开办吴淞平民学校。1924年4月,由吴淞中国铁工厂主办的吴淞平民学校举行开学典礼,邓中夏、王荷波、邵力子及同济大学学生周修齐到校做有关平民教育的演讲。1924年8月成立校友会,邓中夏、李立三等到校演讲。1925年五卅运动时,吴淞平民学校停办,但学校仍在。五卅运动后,全国铁路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恢复开办平民学校。

党通过接续举办工人学校,开展工人运动,既实现了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有机结合,又培养了工人运动骨干,为党团员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人补习学校、平民学校成了“党和工人联系的中心”,从工人补习学校、平民学校中发展工人运动骨干、团员、党员,先后培养大量工人成为党的骨干力量,大大推动了吴淞工人运动的开展,加快了吴淞建团、建党步伐,涌现了大批工人运动骨干、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形成了以工人为主体的党团员队伍。吴淞工人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曾在吴淞平民学校学习和参加教学工作的孙津川成为特别军委的“总管家”,吴淞作为上海七个战区之一,率先取得胜利,孙津川带领铁路工人纠察队为南市、闸北的起义作出积极贡献,起义胜利后孙津川、孙晴川带领铁路工人率先复工。

中国工人运动百年历程昭示我们,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要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

第一,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我国工人运动是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步开展起来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工会工作才能方向明确、不走偏路。新征程上,工会工作更应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好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团结凝聚职工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第二,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会工作始终在党的大局下行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作为。在新征程上,只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才能确保党的工运事业永葆生机。

第三,始终高度重视工人教育。党从成立之初,就注重加强对工人的教育。新征程上,要坚持工人教育常态化,持续宣传教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第四,始终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新征程上,面对党和人民新的期许,面对工人运动新的形势和任务,更需要工会工作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回应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总工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