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一

一边“有中生新”,不断升级现有产品功能和性能;一边“无中生有”,把目光投向新材料领域

【探寻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路径】“化纤老大哥”有了闪亮“新标签”

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1日 06版)

阅读提示

依托原有的产业优势,老国企全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创了我国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同时积极建设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开发平台,不断拓展碳纤维的应用场景,一条战略性新产业带正徐徐隆起。

 

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走进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纤维生产车间,只见400余米长的碳化线上,一束束雪白的碳纤维原丝历经数小时奇妙旅程,变身为黑色碳丝。

拥有60年历史的老国企吉林化纤,是一家聚焦人造丝、腈纶纤维等领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人造丝、腈纶纤维生产基地。如今,这个“化纤老大哥”又多了一个闪亮的“新标签”——全国最大、全球单线效率最高、规格牌号最全的碳纤维生产企业。

近年来,吉林化纤依托原有的产业优势,推动传统纤维板块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同时,全力培育碳纤维产业,通过突破一系列技术屏障,重塑竞争新优势,开创了我国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进一步明确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该企业碳纤维板块产量同比增长38.3%,拉动整个企业销售收入逆势同比增长10.2%。

开创国产碳纤维规模化生产先河

“目前,碳化后的产品质量可达到T700级的高水平。这是什么概念?100克的T700级碳纤维就能吊起一台小轿车……” 穿梭在设备轰鸣的纺丝车间,企业工艺乙班班长齐巍一边查看工作台上的参数,一边对记者说。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工业黄金”,强度比钢大,质量比铝轻,耐腐蚀耐高温,导电导热性能优异,是用途广泛的国家战略性新材料。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化纤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较低, 特别是2005年前后,受产能过剩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整个行业普遍承压。为此,该公司大力优化业务和产品结构,一边“有中生新”,不断升级现有产品功能和性能,向高端化人造丝、 腈纶领域挺进;一边“无中生有”,把目光投向新材料领域——碳纤维产业。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说,“碳纤维是在腈纶工艺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一种新型纤维,企业腈纶产能大,具备向下游‘无中生有’的能力”。

虽然碳纤维产品附加值高,但由于生产技术门槛也高,加之国外长期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我国始终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受制于人。为了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2006年,吉林化纤成立研发团队,开始全力“破冰”。

“化工原料需经过约100道工序才能变成碳纤维原丝,原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碳丝质量的好坏。”齐巍告诉记者,研发团队从原丝入手,在无资料、无图纸、无设备的“三无”挑战下,携手高校联合攻关,历经无数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艺路线。

依托自有核心技术,2011年9月,吉林化纤5000吨碳纤维原丝项目建成投产,第一根碳纤维白丝在齐巍手中成功纺出,该项目也开创了国产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自此,国内市场“一丝难求”的局面一去不返,进口碳纤维原丝价格随之下跌40%。

誓将白丝变黑丝

“碳纤维极细,七八根单丝合一起不过头发丝粗细,碳化的过程就像做烘焙,十分考验火候,小细节做不好,就做不出好产品。”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张海鸥说。

在“原丝战场”收获首捷后,吉林化纤科研团队再接再厉,开始向碳丝领域发起冲锋。为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吉林化纤成立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委员会,下力气打造自主创新平台。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设立8个研究所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方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相继打造5个研发中心。此外,该企业还不断深化与多家科研院校的合作,成立了碳纤维联合攻关体。

在健全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的同时,吉林化纤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落实“揭榜挂帅”等科研攻关机制,还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以及劳模工匠选树等,持续激发全员创新创效活力。

“迄今为止,集团已累计投入数十亿元进行技术革新,企业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加上大家‘宁可黑发变白发,也要把白丝变黑丝’的干事热情,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吉林化纤研发人员陈海军说。

2016年,吉林化纤第一条碳化线“中国工程院碳化实验示范线”投产,当第一缕碳丝缓缓流出时,白与黑的转换从蓝图变成现实。

依托“誓将白丝变黑丝”的精神,吉林化纤通过持续创新,还实现了原丝和碳丝生产装备的完全国产化。

指着身边一条单线产能万吨级的生产线,吉林化纤15万吨原丝项目负责人吕宏宇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其间突破技术瓶颈11项、解决‘卡脖子’难题23个、申报专利35项。”

小丝线带动大产业链

“几乎每个月都有生产线建成投产,随着产能的加速释放,企业正快马加鞭挺进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形成了从原料、原丝、碳丝、到复材制品,再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孙小君说。

记者了解到,眼下,吉林化纤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项目建成后,企业将成为全球唯一自主研发并拥有干、湿法纺丝双路线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十四五”期间,该企业规划建设的碳纤维产业项目达16个。

走进吉林化纤集团下属的国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由碳纤维制成的黑色拉挤板盘曲成卷,被工人码放得整整齐齐。

“它们主要用于制造风电叶片主梁,碳纤维重量是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5~7倍,其复合材料减重可达到60%~80%,可使机组运行更加轻盈高效。”车间主任王普顺告诉记者,目前集团已与明阳智能、三一重能等国内多家风电主机厂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眼下,吉林化纤正以复合材料应用带动碳纤维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建设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开发平台,不断拓展碳纤维的应用场景:可用于生产自行车、网球拍、鱼竿等体育休闲用品的碳纤维预浸料;广泛用于建筑补强的碳纤维编织布;用来生产天然气、氢气储气瓶的碳纤维缠绕体……

据了解,企业还在全力拓展碳纤维材料在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目前,我们已形成16万吨原丝、4.9万吨碳丝、2万吨复材制品的产能规模;原丝、碳丝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国兴复材拉挤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孙小君告诉记者,随着碳纤维板块井喷式发展,10年来,吉林化纤企业总资产翻了两番,销售收入增长3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吉林化纤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首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在该企业的带动下,当地聚集了一大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企业,一条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正徐徐隆起,成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