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一

【社评】工会驿站“上新”,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本报评论员 王维砚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8日 05版)

期待更多服务出圈、活动出彩、形式出新的工会驿站亮相,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充分释放“驿站效应”,把工会驿站真正打造成为服务职工的亮丽品牌和“工”字号新地标。

 

巴士驿站、“地铁主题”驿站、健身驿站、流动驿站……据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的工会驿站花式“上新”——“与企业产生劳动纠纷无处维权、健身房太远没地方健身、心理压力大无处宣泄、下班后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在工会驿站,这些问题通通为你解决。”一个个小驿站正成为城市里的“温暖坐标”,串联起一张张“暖心地图”,把工会“娘家人”的服务零距离送到职工身边。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在守护城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面临“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困难,为解决好他们的这些“关键小事”,2016年以来,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的通知》等,对站点建设提出要求。2023年7月,这项工作迎来“升级版”,“工会小站 贴心大爱”工会服务站点“双15工程”启动,明确到2023年底全国工会驿站达到15万个,在全国主要城市和城市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工会驿站15分钟服务圈交叉覆盖。今年1月,工会驿站建设“新双15工程”目标提出,推树15%的工会驿站成为最美工会驿站,打造15%的工会驿站升级为24小时智能化驿站。

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工会驿站,不仅打通了服务户外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也成为展现工会阵地建设创新活力的一扇窗口,不断提升工会组织对职工的凝聚力、在社会的影响力。目前,全国已建成18.42万个工会驿站,覆盖服务1.47亿职工群众,年服务突破10亿人次。

工会驿站持续“上新”、实力“圈粉”的秘诀,藏在各地工会驿站建设的创新实践里。

以户外劳动者需求为导向,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在普惠服务基础上,一些地方的工会驿站因地、因时制宜,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思想引领、创业就业、“园区枫桥”等定制服务,不断刷新劳动者的进“站”体验。考虑到当地气候特点,广西南宁的工会驿站甚至配备了烘干机,方便劳动者雨天及时烘干衣服。

创新“建管用”模式,推动驿站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为了建好、管好、用好工会驿站,各地工会摸索出了不少经验。贵州省总工会探索形成“工会自建”“独建托管”“企业自建”“工企联建”“以店养站”等多种工会驿站建设模式;山西省总工会从建设标准、在线管理、考评摘牌等方面持续发力;安徽省总工会则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实地暗访和线上问卷调查方式,对全省工会驿站建设工作进行评价。

借助新技术赋能添“智”,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在福建、湖南、黑龙江等地,户外劳动者在完成身份信息登记后,手机扫码或者直接刷脸就能进入全城的工会驿站,这样24小时不打烊的暖心服务,让不少劳动者从驿站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工会驿站持续“上新”背后,是一场服务与需求、工会“娘家人”与户外劳动者的双向奔赴。切中需求痛点、难点的精准服务,让劳动者感受到触手可及的温暖,不少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化身社区服务志愿者,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包括工会驿站建设在内的工会服务职工的品牌工作要“粘”住职工,关键在于把职工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模式,满足职工的新需求、新期待。同时,紧扣劳动者工作特点,完善网上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工作的融合发展,让广大劳动者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更加了解工会、向往工会、走进工会。

劳动者需求日益变化,“娘家人”的服务不断创新。期待更多服务出圈、活动出彩、形式出新的工会驿站亮相,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充分释放“驿站效应”,把工会驿站真正打造成为服务职工的亮丽品牌和“工”字号新地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