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一

用法治涵养“以技提薪”的源头活水

张智全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8日 05版)

据5月24日《工人日报》报道,今年3月,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台州市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若干规定》,聚焦技术工人最关心的收入待遇、工作待遇、学历待遇、社会待遇四大领域,对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作了规定。从此,台州134万技术工人“以技提薪”有法可依。此规定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是国内首部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凭技能吃饭”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呵护技术工人创新热情,需要企业将各种待遇与技能挂钩,也需要政府部门从保护创新、推动创新的视角发力,让技术工人对“以技提薪”保持乐观的预期。此番国内首部“以技提薪”地方性法规对鼓励技术工人钻研技术、助力企业跑出技能人才培养加速度,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据全国总工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如何在“凭技能吃饭”的价值导向下,充分发挥技术工人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拥有“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的获得感,考验着企业落实“以技提薪”管理机制的决心与智慧。

从实践看,多数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以技提薪”对激发职工创新热情的重要性,也主动实行这种管理考核机制,但具体操作中多注重技能与薪酬的直接挂钩,而对技能人才关切的收入待遇外的学历、社会评价等问题缺乏硬核举措。由此,促使技能人才发挥潜能、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效果就可能打了折扣。

“以技提薪”在实践中落实效果参差不齐,难以释放乘数效应,既有企业认识不到位而不愿落实的因素,更有法治保障缺失的缘故。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保障。没有法治的兜底保障,不仅可能让企业滋生出“以技提薪”机制不是法定义务的敷衍态度,还可能让主管部门因“于法无据”而心有余力不足。

“法者,治之端也。”以法治保障来涵养“以技提薪”的源头活水,既可以倒逼企业在法定义务的刚性约束下,把解决技能人才的关切作为行动自觉,又可以让主管部门有底气推广“以技提薪”管理机制。当企业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和主管部门依法督导形成了良性循环,那么技能人才的各种关切就会有实实在在的回应,激活“以技提薪”的乘数效应也就水到渠成。

一言以蔽之,法治保障是技能人才分享“以技提薪”管理机制红利的着力点,对激发其主动钻研技术和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都大有裨益。上述全国首部地方法规开启了以法治保障涵养“以技提薪”源头活水的新实践,让技能人才吃下了凭技能出彩人生的法治“定心丸”,这值得更多地方借鉴学习,效果也值得期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