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一

烟火小店,抚慰凡心

胡春华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02日 03版)

很多年前,我刚刚到机关工作,因为想尽快上手,便常常独自一人跑去办公室加班。

一个冬日的夜晚,当我做完手头的事情时,已近午夜时分。一脚踏出办公楼的大门,黑黢黢的夜夹杂着一股寒气向我扑来,院子里的路灯高悬在半空,发出幽微的冷光,四周寂静。

我不觉生出一丝害怕,一边搓着手,一边向着宿舍的方向小跑起来。这城市早已睡去,没有人会在这样的寒夜陪着一个刚入职的年轻人。

夜色和寒气催促着形单影只的我,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宿舍楼下的时候,突然,眼前闪过一片橘黄色的灯光。咦,这么晚了,是谁还没有睡?

我停下脚步,缓过神,原来,一爿小店还没打烊。小店门口,煤球炉灶上支起的一口大锅正袅袅地冒着热气,店里的人影随着橘黄的灯光一起晃动。

兴许是灯光和热气撩拨了味蕾,我径直冲进小店,店内已经没有顾客,老板正拾掇准备关门。老板看我冷得瑟瑟发抖的样子,打开蜂窝炉盖,很快给我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随着馄饨和汤汁滑入喉咙,暖意一阵阵荡漾在心头。小店氤氲的烟火,不经意温暖了一颗孤寂的心。从此,对于城市里的小店,我常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愫。

在城市里,到处是小店。闾巷里,转角处,一抬头、一暼眼,就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我搬过两次家,每到一个新地方,我总喜欢打量小区周边都有些什么小店,早餐店、便利店、洗衣店、水果店、修理店……小店于我是可触可感的,每天上下班吃个早点、买个东西啥的,顺手就来,犯不着费劲,省去了不少时间。

小店便利,但因其小,辐射半径不免有限。我有时思忖,除了方便,一家小店究竟还靠什么能够存活,甚至有些活得还不赖。

我买过一辆二手车,权当代步工具,车况不是很好,隔三岔五出些小毛病,更可恼的是,有一两次开到半路,车竟然罢工了。

我一贯以为,在汽车维修这样的事情上,大店的质量是有保证的,怎么能够相信一两个人的小维修店能够解决复杂的机械问题呢。我去了一家大规模的4S维修店,但需要排队好几天。无奈之下,我只好找了家小维修店。那是一个朋友介绍的,一块招牌、一间门面,一个师傅。

那师傅开着车在路上跑了一圈,啥也没说,打开汽车盖,左敲一下,右拧一下。过了约莫一刻钟,他关上汽车盖,说:“好了,可以开走了。”果然就好了。

这师傅不光干活麻利,人也实诚。有一天早上,我急着去参加一个会议,车开到半程,“突突”几声走不动了。这下可让我急了,一个电话打给他。没一会儿,他赶到现场,很快把问题搞定,我也如期赶到了会场。

我内心挺感激他的,有时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并不一定非得是多么大的惊喜,而是在燃眉困顿之时,有人及时地搭了一把手。

在有限的生活半径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店的确给了我一丝日常的慰藉。

我遇见的小店,既有这样待人如春风的,也有特立独行的。

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小餐馆,鸡鸭鱼肉、时令生蔬,都是他们俩一大早去菜市场精挑细选的,新鲜。两人分工明确,丈夫做水案,妻子做红案。看菜谱,都是家乡小炒,但味道纯正,能吃出菜品的原味。好酒不怕巷子深,来这家餐馆吃饭常常得提前预订。

夫妻俩并不是和颜悦色的那一类人,客人来了,也不怎么招呼,一句“吃啥”便算是客气。如果一桌落座的是两个人,点到第4个菜的时候,拿着本子的男主人便停下笔:“你们两个人吃3个菜足够了,第4个菜浪费了,不给你们炒了。”

有一次,我和朋友特意选在晚上7点钟去这家小店吃饭,以避开用餐高峰。进到店内,还未等我开口,男主人就冲着我说:“是吃饭吗?今天没有米饭了,不炒了!”

我和朋友一阵莫名其妙,还真有这样做生意的?人家想多做一单还来不及呢,这硬生生就把我们给怼回去了,果然有个性。

看到我们有些不高兴,男主人这才缓下语气解释:“对不起,我们忙了一天,累了,得休息了,明天再来吧。”

虽如此,他们家饭店,回头客依然络绎不绝。我的菜好吃,你爱来不来;我累了要休息,想停就停,赚一分钱,更活一分自在。

一店一世界。无处不在的烟火小店,抚慰凡心,亦照见百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