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一

【声音】行之苟有恒 久久自芬芳

刘颖余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2日 08版)

在温布利球场璀璨的夜空下,皇马以2比0击败多特蒙德,夺得本赛季欧冠奖杯。34岁的皇马队长纳乔高高举起“大耳朵杯”,就此成为足球史上仅有的5位“六冠王”之一;而其职业生涯共获26个冠军,在皇马122年的队史上,同样名列第一。

传奇因此写就。而今夏他将离队,去开启新的旅程。

据西班牙媒体消息,纳乔并不打算留在西甲,因为他无法想象自己在赛场上和皇马对垒。毕竟,这是他的一生所爱,“我的一生都献给了这家俱乐部”。

11岁加盟皇马青训营,2009年~2013年效力于卡斯蒂利亚(皇马二队),2011年上演皇马一线队首秀,到目前为止,纳乔一共为皇马效力355场比赛,极少首发,但总是准备好出战,并总能在关键时刻奉上绝佳表现,也从不抱怨上场时间。这样的坚持和定力,让他在33岁时成为球队队长,34岁时第一次在欧冠决赛中首发。

纳乔,这位土生土长的“马德里主义者”,从青训营一步步成长为后防中坚、球队磐石,他的忠诚与坚韧,如同马德里的阳光一般,温暖而坚定。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纳乔的足球生涯刚刚起步,便迎来一场人生的梦魇——12岁时,他被确诊为一型糖尿病。医生甚至建议他放弃踢球,但好在他遇到了拉米雷斯博士。博士告诉他,要坚持下去,继续踢球,“这个疾病要求你照顾好自己,如果你那样做了,你就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于是,为了踢球,小纳乔早早就告别了同龄孩子的无忧无虑:无论去哪儿,他都要带上自己的血糖检测仪和胰岛素注射器,吃饭之前先注射胰岛素,干什么事情前都查一下血糖:当别人在餐厅大快朵颐时,纳乔却需要按照自己的血糖值吃适合自己的食品;他还不能像队友那样,在夺冠之后纵情狂欢,在失败之后借酒浇愁……

某种意义上,纳乔比同龄球员更早地理解了“职业”的含义。无论场内场外,他都比其他球员更辛苦,但为了踢球,他必须如此。

2011年4月23日,对于纳乔和家人来说,都是永生难忘的一天。他在对阵瓦伦西亚的比赛中,完成了自己在皇马一队的首秀,真正地开启了自己的皇马生涯。

那年,他只有21岁,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然而,身处豪门球队,又踢的是不能犯错的后卫位置,纳乔此后数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替补席上待命,等待着主力球员出现伤停等意外情况,以“万金油”的身份去拾遗补缺。而等主力球员回归,他又需重新回到替补席上。

纳乔曾想过离开,也收到过其他球队的邀约,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守,其回报是一堆冠军头衔。

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的样子,纳乔也坦言,“我更喜欢每年踢50场比赛而不只是20场或者30场?是的,当然”。但于纳乔而言,保持现有的样子,或许比追求梦想的样子更重要。

这大概也是纳乔得以历经数位主教练更迭,却总能不被“清洗”的真正原因。

纳乔似乎天赋有限,存在感不足,但他始终勤勉,随时准备着为球队战斗,而当球队需要他的时候,纳乔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爆发出百分之百的能量。在皇马的岁月里,他不仅是球队防线上的重要一环,更是球队精神层面的支柱。他的存在,让每一个队友都感受到了坚定与信心。他的谦逊、友善和真诚,亦赢得了无数球迷的喜爱和支持。

纳乔的故事关乎忠诚,更关乎坚持、等待和拼搏。它告诉人们:足球世界,需要天赋异禀的超级巨星,也需要始终坚韧和努力的“平凡人”。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只要持续不懈地努力,始终追逐梦想,平凡人一样可以创造奇迹。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