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一

吉林省紧扣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打造“六新产业”工匠学院

产业工人有了自己的“工字号”大学

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5日 01版)

“这个风机发电仿真模型,模拟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双馈式风机,能让大家直观看到风机内部结构;旁边这个光伏发电装置,完整搭建了从电池板发电到逆变器再到上传电网的全过程……”走进吉林省新能源工匠学院,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标准的实训场地,让人眼前一亮。

为助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吉林省总工会聚焦该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全周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2023年以来,采用“五位一体”联合办学模式,相继成立新能源、新旅游、新农业、新电商、新材料、新装备工匠学院。当前,这6家工匠学院正全力为全省相应重点新产业培育亟须的新型专业人才。

“五位一体”联合办学

2023年2月27日,吉林省首个“六新产业”工匠学院——吉林省新能源工匠学院正式揭牌,首期培训班同步开班,这也是全国首个由省总工会牵头创办的新能源工匠学院。

吉林西部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21年10月,该省启动“陆上风光三峡”建设。众多新能源企业拔地而起,对相关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吉林省总工会经过充分调研、多方沟通,联合省能源局、国网吉林省公司共同创建了新能源工匠学院。

“新能源工匠学院以国网吉林培训中心为主阵地,相继打造了综合型仿真实训示范基地、水电光伏实训基地、风电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基地,培训场地面积达20.17万平方米,拥有120人的师资队伍,设置了85门特色课程……”国网吉林培训中心工会主席徐斌介绍。

这只是一个开始。紧扣吉林省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在一年多时间里,吉林省总累计投入300万元,采用“工会+政府部门+各大院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由6个省产业工会分别主导,先后成立了6家特色鲜明的工匠学院。

“五位一体”联合办学,赋予了“六新产业”工匠学院顶流资源。在产教融合、产训融合中,6所工匠学院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方法,迅速成为本专业领域职工独属的“工字号”大学。

以新材料工匠学院为例,在吉林省总统筹协调下,参建单位包括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化工学院、中石油吉林石化研究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中国一汽集团、中车长客公司、吉林化纤集团等头部企业。基于这些“尖端”产研学资源,新材料工匠学院开辟出一条“院士带工匠、工匠带技工、技工带学生”的育人新路径。

培训内容干货满满

“名师讲座、案例分享、科研平台和现代农业园的实地参观,所学所见,让我大开眼界。” 能成为吉林省新农业工匠学院的学员,云凤农牧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助理王生辉很是兴奋。

新农业工匠学院以吉林农业大学为核心。该院院长李有宝告诉记者,聚焦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学院积极开展“农工巧匠”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专题培训等,内容涵盖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家庭农场、农村物流等各个方向。

“培训内容干货满满,尤其是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专题教学,与我们合作社主打的发酵床养殖技术异曲同工,很有借鉴意义。”王生辉告诉记者,新农业工匠学院的结业证书为他将来参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积累了更多“含金量”,他还在学员中找到了一拍即合的合作伙伴。

在吉林省新装备工匠学院,记者了解到,结合该省“高端智造”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学院着力搭建现代汽车、轨道装备、卫星制造等领域人才赋能服务平台,针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创新开展领导力、通用力、专业力、技能力、党性修养等多维度的线上+线下轮训,2023年培训300人次,2024年将重点培养“高精尖缺”工匠人才420人。

据了解,以提升各自领域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目标,6所工匠学院紧锣密鼓推进新技能培训、新工匠培育、新动能孵化,2024年计划组织竞赛及培训突破1万人次。

打造赋能增智六大平台

学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赛场见真章。导游技能竞赛、农业物联网技术管理员大赛、风力发电运行检修竞赛……一年多来,吉林省总组织6所工匠学院承办了多场大赛,一方面通过“赛训”集合模式以赛促训,一方面依托大赛积极开展第三方社会评价及企业自主等级认定,让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6所工匠学院充分挖掘师资团队的创新能力,深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建立了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强化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

“春天是蓝莓生产的关键时刻,得在最适当的时机撤掉防寒土……”日前,吉林农大教授吴林的研究成果“蓝莓科学种植方法”直播课准时上线。这个春天,新农业工匠学院组织300多位农业专家深入农家课堂、科技小院、涉农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近万人次。

在吉林省总部署和带动下,吉林各级工会结合地方产业特色,相继创建了14个市州级、34个县区级工匠学院。比如,白山市是全球矿泉水三大富集地之一、中国人参核心产区,白山市总因地制宜成立了矿泉水工匠学院、人参工匠学院。

“我们将努力把全省各级工匠学院打造成赋能增智的六大平台,即职工思想引领平台、技能人才培育实训平台、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技能人才评价平台、创新创造赋能平台、数智共享平台,使之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吉林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