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重庆渝北区总将劳模精神常态化融入校园劳动课堂,探索劳动育人新路径——

在小小的“劳模田”里挖呀挖呀挖

本报记者 李国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7日 02版)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重庆渝北仁睦完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完成了他们小学生涯的最后一节劳动课,也收获了一份特别的毕业礼物——入学时亲手在“爱耕苑”种下的西瓜、玉米、茄子、豇豆等水果蔬菜。

“爱耕苑”是近年来重庆渝北区总工会推动建立、由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学生打造的一个劳动实践基地,通过让孩子们“在小小的‘劳模田’里挖呀挖呀挖”,将劳模精神常态化融入校园劳动课堂,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劳动育人之路。

“劳模田”里种果蔬

“爱耕苑”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正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给仁睦完全小学、用作劳动实践基地的12亩农田,在这里,学生可以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

张正伟介绍,该基地分为开垦中华农源、现代农耕、快乐农学、幸福农享、未来农创5个板块,通过“工会+劳模+基地+课程”多方联动,沉浸式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从入学到毕业,学生们通过参与播种、施肥、浇水、收获等一系列环节,体验劳作艰辛,传承劳动精神。

近年来,渝北区总工会将劳模进校园作为劳动育人和思想引领的重要抓手,不断升级举措、夯实保障,联合区教委开展劳模与学校结对共建工作,制定了《渝北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深化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区总调动区域内劳模资源,通过建立劳模导师制、开发特色劳动课程、打造劳模主题阵地、设立劳模资源库等形式,让劳模精神常态化融入校园特色劳动课堂,形成“劳模引领、学校主导、学生参与”的三级联动教育。

劳动课上学烹饪

随着“爱耕苑”劳模示范教育的成效显现,渝北区总开始将更多劳模资源引进各大中小学课堂,促进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不断推陈出新。从“农耕基地”到“学生厨房”再到“技能集市”,从“劳模宣讲”到“劳模课堂”再到“参与到劳动课堂教学设计”,渝北区的劳模先进结合自身所长和学生所需,广泛参与到辖区学校劳动课堂中。

近日,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餐饮技能大师潘恋针对小学生编撰设计的家常菜菜谱,走进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劳动课。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合作,起锅烧油,下入材料,没多久,一道道精品菜肴就被端上餐桌。

空港新城学校负责人表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课题式、项目制等形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

“老师、同学们,快来看看我们‘研发’的10多种早餐!”劳动课后,空港新城小学四年级13班的学生们卖力地吆喝他们的劳动成果。“每次劳动课都需要我们通过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得出结论,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有成就感!”该班学生小刘说,有些同学上课精神不佳,可能与没吃早餐有关。于是他们通过班级讨论、问卷调查、上网查询等方式,亲手制作了同学喜爱的营养早餐。

匠心促成长 爱心暖童心

“将劳模资源融入中小学特色劳动课堂,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更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渝北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区总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劳模与学校合作育人,如陈德林劳模创新工作室资助贫困学生、农民劳模覃昌辉免费赠送农作物及农资建设劳动基地、彭茂琳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向学校推荐慈善总会科技小护照项目,真正实现了劳模进校园、匠心促成长、爱心暖童心。

据悉,渝北区总将联合区教委继续优化劳动课程体系、拓展劳模师资队伍、丰富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构建劳模课堂长效机制,加强劳模精神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形成富有渝北特色、具有工匠元素的劳动教育新路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