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一

大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家范源廉

李琼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23日 03版)

江峡博士的《力从平地起,心向实处行:范源廉传》今年年初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并于今年世界读书日之际在湖南长沙举办了首场新书分享会。分享会会场座无虚席,人群甚至站满了过道,其中有不少在湘的南开大学校友自发前来参加,因为江峡为之立著的范源廉先生与南开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

范源廉是生于湘长于湘的近代著名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他1918年与张伯苓、严修一同前往美国考察教育,回国后共同筹建了南开大学并担任校董。江峡的史学研究之路正是从有着深厚学术传统的南开大学历史学系开启的。“力从平地起,心向实处行”,是范源廉做事的方法论,也是南开人融入血脉的精神底色。

《范源廉传》以五章的内容讲述了范源廉的生平故事,一个童年丧父的湖湘寒门少年艰辛求学、立志报国,从一名乡村私塾先生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民国教育总长。

《范源廉传》首先是一名教育家的传记。范源廉在“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湖湘名人中并不“著名”,但教育家是他当之无愧的身份。20岁任私塾先生,30岁任清廷学部主官,34岁创办尚志学校,37岁开始三次担任民国教育总长,多次参与创建教育社团组织和教育文化基金会,参与筹建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教育家范源廉更体现在其改革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上,提倡将义务教育写入宪法,推行军事体育教育,重视男女教育平权、推动女童教育,倡导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承担社会教育功能等等,并通过调查报告、制度改革、颁发法令等将其理念践行于社会。

《范源廉传》也是一名慈善家的传记。范源廉本人即是慈善的受益者,家道中落的他和母亲、弟弟曾受慈善机构保节堂救助,后形成了“以济人利物为己任”的光辉人格。1918年发电为湖南请赈,1920年倡议华侨为华北五省旱灾募捐,1924年湖南水灾、1925年湖南旱灾捐银募款、呈文民国政府请求赈灾……身处内忧外患的时代,范源廉一直积极倡导慈善公益,进行爱国救助活动。

真正的慈善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洞察,是对未来的长远规划。缘于对当时社会的洞察和对日本美国等国家教育的深入考察,范源廉认识到慈善不止于捐赠资金、提供物资,而是教育人、改变人。在所有的慈善领域中,教育才是最大的慈善,因为它不仅能改变个体命运,更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行。正是这种深刻的觉醒,坚定了范源廉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持续推动,形成了他将教育与慈善相结合的终身实践。

江峡以“力从平地起,心向实处行”为书名,是对范源廉务实笃行的一生最好的概括,又何尝不是给今日之我们的最佳启示。传记不只是为了把某人一生的琐碎记录,而是为了传承其精神以启迪后人。大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家范源廉的多面人生,就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