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泉州举办首届工业数字化应用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培育数字工匠,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竞赛现场,选手建起一座座“虚拟智慧工厂”

本报记者 李润钊 本报通讯员 李亮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24日 02版)

调试数控设备、运行自动化飞织横机、打通网络数据流、快速精确采集生产数据……用时5分19秒,来自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的选手邱华为成功生产出第一片鞋面针织布。而这只是第一步,他与所有参赛选手一样,必须在30分钟内,通过数字化技术模拟搭建一个轻量级“虚拟智慧工厂”,实现现场设备数据可视化和工业数字化应用场景运行。

这是日前福建省泉州市首届工业数字化应用技术职业技能竞赛现场的一个场景。来自该市纺织鞋服行业数字化应用技术领域的20多名参赛选手以“数”竞技,比拼“数智”匠心。此次大赛由泉州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单位联合举办,旨在培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数字技能人才。

智慧车间里的赛场

据此次竞赛评委温廷羲介绍,竞赛设置理论与实操两个环节,重点考察参赛职工数字化仿真与虚拟调试技术、工业数字化综合技术、工业数据应用、数控设备原理与加工技术的理论水平。

记者在赛场看到,在每台数控设备的控制面板上,每秒钟产生的生产数据不停闪烁,设备状态、加工时长、产品信息、产能等各项数据经过5G传感技术,实时传送至机台旁的数据中心。选手们熟练运用BI工具,对数据进行清洗、加工,对数字化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精确判断出发生故障的类型、提前预警、快速处理,以数据做出“最优解”,打通生产线上的“堵点”,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一套“数智”方案。

此次大赛的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其赛场设在泉州晋江市五里工业园信泰集团5G工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的飞织智慧车间内。就在赛场旁边,100多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正高速运转,全年24小时不停产。从产品开发、量产、前查、整烫,到激光裁剪、品检、包装出货,由智能化物联仓储传送到每一道工序,整条生产链无缝衔接。整个生产线成为选手们的一个生动观摩实例。

让数据蜕变为生产力

如何通过模拟工业生产场景,让数据“说话”,产生价值,在车间蜕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是此次竞赛的核心“考点”。晋江市产业数字化服务协作联盟理事长傅华灿表示,让数据“说话”,意味着每一个生成环节都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实现精准化、精细化生产,重塑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邱华为告诉记者,这是他首次参加数智化的职工技能竞赛,为了在赛场上高效建出一座“虚拟智慧工厂”,赛前准备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以自己所在的企业车间为模版“操练”虚拟建模。从三维工厂动画到虚实同步再到过程回溯,邱华为不仅训练出构建孪生工厂的能力,还努力将现实与虚拟联通,推动车间里实际生产的改进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竞赛能够很好地检验、提升技术应用和应变水平,也有利于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学习。”邱华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备赛过程中,他不仅精进了技能,还对车间里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和偏差进行了系统推演,助推企业智能化改造。

提供工业数字化应用“样板工程”

“产业数字化转型正迎来加速期,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的泉州,工业体量庞大,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能级提升。”温廷羲告诉记者,此次竞赛从组织筹备、赛前培训,到竞赛实施,再到成果运用,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可参考的工业数字化应用“样板工程”。通过开展数字技术技能比拼,激活职工的“数智基因”,以赛赋能,推动泉州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共赢体逐步成型。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数字化产业人才。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卫华表示,泉州工会一边主动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劳动和技能竞赛新形式,一边大力开展“数字工匠”“金牌工人(职工)”选树、培育活动,通过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培养高技能人才等具体有效工作,助力泉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日前,泉州市总启动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劳动和技能竞赛。今年,泉州工会和人社部门联动,将开展市级技能竞赛68场,引导产业工人以数据作工具,在“新”赛道上绽放光彩。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