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一

让公积金制度释放出更大效力

冯海宁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26日 05版)

“有用人单位的人”才能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这是很多人对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印象,如今,这一印象正在被打破——据6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当下,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范围正在稳步扩大,在重庆等6个首批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增加了济南等7个试点城市,助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稳业安居。

对劳动者来说,缴住房公积金有诸多好处,如:买房可以享受低息贷款、可提取公积金用于租房、偿还公积金贷款本息、退休后一次性提取等。过去,缴纳公积金以及享受公积金福利,是“单位人”的专利。但近年来,不少灵活就业人员也加入“公积金大家庭”中,这不仅助力灵活就业人员圆了安居梦,也做大了公积金基金“蛋糕”。

住建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13个试点城市有49.37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上年年末增长124.10%。这一巨大增幅不但说明灵活就业人员对公积金有强烈需求,也体现出相关试点城市的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重庆为例,当地通过降低参与门槛、丰富缴存使用方式、加大保障力度等方式,吸引灵活就业群体参与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截至目前,参与人数超27万人,缴存金额突破8亿元,在全国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重庆经验带来的启示是,公积金制度越灵活,越有吸引力。灵活就业群体的最大特点便是就业灵活,面向他们的公积金制度不能死板。

尽管在13个试点城市中,公积金制度已覆盖49.37万名灵活就业人员,但在这些城市庞大的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中,仍然占比较少。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如何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看到参加公积金制度的好处并积极参与,这是试点城市要研究的问题,从而为其他城市积累宝贵经验。

具体而言,试点城市既要互相学习也要勇于创新,而创新要围绕“活”做足文章,以求最大程度覆盖灵活就业者,除了在降低参与门槛、丰富缴存使用方式上灵活外,还要主动、善于倾听相关人群的意见。

比如,不少灵活就业人员在农村老家有住房,加之城市房价高、生活负担重,因此他们通常并无在城市买房的想法,自然也就没有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意愿,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到手的现金更有现实意义,可否为这部分人群量身定制相关政策,值得探讨。再如,目前公积金异地缴存和使用问题,影响着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与意愿,这同样需要政策来破解。这方面,重庆与四川已建立成渝两地灵活就业缴存人权益接续与互认互贷机制,方便了两地灵活就业人员异地缴费和使用公积金,但目前其他试点城市之间还缺少这种机制,地域间政策、信息壁垒亟待破除。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流动将更频繁,无论是住房公积金制度还是社会保险制度,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变化,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期待相关方面能从顶层设计上加快改革布局,让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