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一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嫦娥六号任务情况

实现“三大技术突破”“一项世界第一”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30日 02版)

本报讯(记者陈俊宇)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这是一次探索之旅、创新之旅、合作之旅。月球样品进入‘嫦娥时代’,这极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认知。”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示。

“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卞志刚说。同时,月面展示国旗所用的“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智能移动相机等新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领域,推动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此前,人类采集的10多份月球样品,都是在月球正面采到的。嫦娥六号选择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这将对我国科学研究起到哪些推动作用?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指出,月球背面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在月球背面采样和着陆必须依靠中继星,这对深空通信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验证和提升;另一方面,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要比正面复杂得多,所以成功着陆、采集样品要克服很多困难,但也有助于提升月球探测任务的技术水平,为未来在复杂的探测任务条件下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我们把探测器、火箭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说,“在嫦娥六号执行任务前,我们把上天产品和地面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深入梳理,使整个系统能够更健全、更健康、更可靠。”

今年是实施探月工程20周年。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培育凝炼了探月精神,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形成了重大科技工程实施的成功模式,打造了我国深空探测核心能力,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卞志刚介绍,后续嫦娥七号、八号,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三号等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我们期待与更多国际同行携手,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