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如何让子女护理假“敢休能休”
目前,我国多个省份建立了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但缺乏具体的落实和保障政策,实现“应休尽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青年报》评论说,企业“不愿休”,是因为会加大企业的用工成本,缺乏给员工放护理假的动力。员工“不敢休”,是因为在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员工因怕“扣钱”或“失岗”导致“有假不休”。子女护理假不该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无效拉扯”,理应得到更多支持。比如,给予用人单位一定的激励和补助措施,增加社会养老资源的供给等。“路虽远,行则将至”,对落实子女护理假的探索要持续。
◇规范公务接待也是为基层减负
近日,有媒体曝光西南某县政府直属部门去年接待超300批次、3600余人次,总费用30万元左右。
《南方日报》评论说,公务接待不可“全盘否定”,亦不能“源源不绝”,必须把握适度原则,少讲些“牌面”、多赢得“脸面”。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治理手段,有效缓解基层干部的“接待焦虑”,实现落实公务接待规定与提升公务接待效果的“双赢”。
◇年产生量超30亿吨,疏堵结合管好建筑垃圾
近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曝光典型案例,建筑垃圾私拉乱倒问题突出。去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超过30亿吨,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监管层层失守,建筑垃圾脱离监管约束。
《经济日报》评论说,非法处置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当地土壤、水体和空气质量,侵蚀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危害公众健康。有关地区应进一步细化管理政策,对非法处置建筑垃圾“零容忍”,抓一起罚一起,并且追根溯源,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全链条管理。治理建筑垃圾非一时之功,相关地区和部门应疏堵结合,通过循环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利用率,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嘉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