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7月11日 星期一

“把4分还给孩子”反映出的网民期待

张玉胜
《工人日报》(2024年07月11日 05版)

据7月9日《成都商报》报道,近日,一位山东妈妈在网上分享了自家孩子的数学试卷,其中有一道题要求根据某病人连续3天每隔6小时的体温统计图作答。图片显示,从第二天下午开始,病人体温平稳,逐渐回归正常值。面对图后“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的问题,孩子作答:“这个病人快好了”,却被老师扣掉了4分。对此,网友质疑:“难道不对吗?这不是开放式的题目吗?”更有不少亮出工作证的医务工作者在评论区“联名发声”,表示对“病人”进行会诊后得出结论:“孩子没说错,请把这4分还给他。”

一次普通的学科考试,一道4分的小题,却引发大量关注与热议,这体现出网友对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的关心,以及对刻板僵化评判标准的不满。即便孩子妈妈已公布了“正确答案”,即“从哪天到哪天体温相对稳定”,但很多网友仍不理解孩子给出的答案究竟何错之有。

诚然,数学试卷固然重点考核数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考生作答的“这个病人快好了”,却是医学层面的判断。但谁能否认“这个病人快好了”,就不是从统计图中读出的信息呢?

改革应试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才有了这场由“小题目”引发的“大讨论”。诚如有专家指出,此事的看点是开放式命题仍遭遇标准答案思维。从标准答案思维看,这名小学生的答案不符合命题要求,应扣除4分。但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看,应摆脱标准答案思维,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只要答案合情合理,就应该给分。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曾在《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由此解读,多出些开放式命题或不失为有益尝试。这不仅考验着出题者的理念、能力与智慧,也同样需要阅卷人拥有开放式思维、包容多种答案。有专家为此提出,初等教育阶段,出题人要尽可能减少标准答案式的出题模式,避免学生形成标准答案式思维,标准答案式思维可能会限制学生们的想象和成长。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现实中,人们时常会为孩子们的丰富遐想而惊叹和触动,比如面对“雪化了是什么”的提问,有孩子得出“是春天”;读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有孩子想到了还可以借用“吸管”……

眼下,“这个病人快好了”的答案,让人们看到了孩子小脑瓜里迸发出的想象力,对此,期待成人世界能多些珍视和呵护、尊重与和鼓励,少些否定和扣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