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矿山上的工装故事

本报记者 毛浓曦 本报通讯员 李小艳
《工人日报》(2024年07月22日 06版)

时至今日,曲志欣仍然把他全国劳模的奖章和参加工作时的第一身工作服珍藏在一起。作为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首位全国劳模,他自建矿之始干到如今,已34年,工作服见证了他个人伴随企业发展的成长,也蕴藏着他对企业、职业的情感。

1989年9月,第一批矿区建设者来到陕西黄陵,从一片河滩地里起家。

曲志欣作为其中一员,刚参加培训时,便领到第一套工作服。“那是一套靛蓝色劳动布工装,结实耐穿、吸湿透汗、抗静电,适合井下作业。”

那时的工服还不是量身定制,瘦高的曲志欣穿着不是很合身。后来工服的发放随着煤炭市场的起伏而变化,效益好一年一套,效益差就保证不了。曲志欣回忆,每次完工后,从头到脚都是煤尘,被人叫作“煤黑子”。

但曲志欣不管这些,他相信要真正让人看得起,得有真才实学。他抓住各种机会,学习采煤工艺。1994年,在黄陵矿区劳动竞赛中,他和工友们取得了单机月成巷道1402.2米、超过澳、英等国同行的好成绩。

2014年4月,时任一号煤矿综采三队队长的曲志欣,带领队伍在全国开创了薄煤层智能化开采的先河,实现了百万矿工地面采煤的梦想。与此同时,煤炭工人的形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工人穿着矿上发的西装、打着领带,坐在地面采煤,“煤黑子”成了“煤亮子”,甭提有多神气了。

黄陵矿业重视民主管理,每年职代会都会征求一线职工关于劳保用品的意见。

而对井下工装改进,曲志欣作为职工代表,他亲身体验着各种特殊环境和爬、伸、屈等各种动作对工装的要求,然后他把意见反馈给矿工会,工会联系生产厂家,经过多次改版、打样,让职工反复试穿体验,从衣领、口袋、裤腰、裤腿多处进行了改进,阻燃级别、理化性能、接缝强力等指标都不同程度得到完善。最终设计出安全、舒适、更符合人体工学的井下工装。

“如今的矿工服质感好了,款式好看了,颜色也丰富,有蓝色、红色、橘色,入井的装备又酷又实用。工装变化的背后,是企业对劳动保护的重视,是矿工幸福指数的提升。”曲志欣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