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不就诊”成破案线索,医疗数据利用大有可为
据7月1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6月2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医托”团伙诈骗案的两名主犯作出一审宣判,两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均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该案涉及被害人1800余人,涉案金额达700余万元,案件线索正是公安机关从一家医院近期不少病人“挂号不就诊”这一奇怪现象当中发现的。
现实中,包括就诊人数在内的医疗数据的异常波动,蕴含着很多宝贵信息。比如一段时间内出现大量专家号源退号现象就很反常,背后可能是“号贩子”控制了号源却未全部倒手卖出,只能将多出的号源作退号处理。循此线索,倒查这些专家号如何流出和流向哪里,兴许就能揪出一个“号贩子”团伙。
当前,医保基金监管越来越注重利用医疗数据,智能监管系统日益完善,一项昂贵的检查突然增多,一种药品的销量短期内大量增加,会被系统识别跟踪,从而发现下达大型检查指标、药品带金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未来,随着数据的进一步细化和全面联网,医疗数据或将发挥更大作用,比如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倒药套保,即使数量不大,也可能露出马脚。
在监督医疗行为、医保基金的使用之外,医疗数据的利用前景更为广阔,如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远程会诊等。不仅如此,如果由疾病发病率和流行趋势形成的大数据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社会预防疾病和医疗保障的整体能力,将有望得到整体提升。
病人“挂号不就诊”成破案线索,是医疗数据利用的一次“小试牛刀”,而改变这一领域人才紧缺的现状,迫在眉睫。在近日举办的一场健康数据科学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医疗领域具有数据量大、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但缺乏高质量数据集和复合型专业人才,特别是数据科学家。
医疗数据是一个有待深入开发利用的富矿,其储量丰富、价值大。期待相关方面能充分重视医疗数据的搜集和使用,尽快补上人才短板,通过高效利用宝贵的医疗大数据,让医疗事业管理更加科学精准,为公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