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8月04日 星期一

谱写一代劳模精神

——评陈冠柏报告文学《领潮:鲁冠球传》

朱首献
《工人日报》(2024年08月04日 03版)

报告文学作为“历史的文献记录”,是文学反映社会现实、再现时代风采、汇聚精神力量的重器。一部成功的报告文学作品必须严格经受生活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洗礼,经过这三重洗礼淬炼的报告文学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之作。著名作家陈冠柏的报告文学新著《领潮:鲁冠球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就是如此,它将生活的温度、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醇度有机统一,是一部再现时代标杆和展现一代劳模精神的厚重之作。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曾认为,“报告文学作品的强大说服力和根本伦理首先应该是报告”。此论甚是。没有报告,报告文学不仅会有名无实,而且也会与生活背道而驰。人们之所以将报告文学称作文艺中的“报春花”和“时代的轻骑兵”,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从来都重视与生活同向奔赴,从来都重视对生活温度的精准测量。报告文学必须老老实实向生活讨材料,拒绝虚设,不能造假,它必须反映生活真实,尊重生活逻辑,唯有如此才可能让人信服,也才可能有艺术的征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领潮》这部作品不仅真正做到了深入生活,扎根真实,而且也将生活逻辑贯彻得极其彻底。

思想是文学的灵魂,对报告文学而言也是如此。文字愉悦在读者的人生中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思想的洗礼才可能让其受益终生。有人说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对理解力的要求比对想象力的要求更高,这实在是真知灼见。说到底,报告文学不能只满足于反映现实,它不仅要注重引领力、注重在思想层面给读者以震撼,而且还要注重通过对思想的凝练,深入到时代的灵魂深处、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在这种意义上,《领潮》不仅有着生活的温度,更有着思想的深度、智慧的高度。在作品中,作者的才气心思溢于笔端,他从不吝啬对历史、时代、社会、人性、人生的观察、认知、思索和表达,使作品闪耀着理性的光芒,散发着思想的魅力。同时,作者也非常注重挖掘鲁冠球身上蕴含着的思想力量,作品不仅大量记录他的思考,而且也大量援引古今中外思想家的相关论断。通过这些艺术手段的使用,为深化作品的主题、穿透现象的本质、开掘人物的灵魂、提升作品的高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生活只有首先成为作家的,其次才能成为文学的,报告文学同样如此。它既要讲真实,也要讲艺术;既要有生活,也要有文学。那种把报告文学理解成“报告+文学”的观点其实并不准确,严格地讲,“报告文学”四个字中并非只有“文学”才体现着文学性的要求,“报告”也同样有着对文学性的诉求,因为报告文学的“报告”,绝非是生活原态的材料。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认为:“作剧如裁衣,其初以完全者剪碎,其后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但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剪碎”和“凑成”都不可能容易。“剪碎”意味着作者需要将生活中琐碎、凌乱、不够典型的东西割舍,留下真正有价值、有意味的内容。“凑成”则意味着作者必须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对报告文学文学性的要求。显然,唯有经过作者精心“剪碎”和“凑成”,生活内容才能真正成为有诗意、文学化的“报告”。《领潮》就是如此,作品不仅萃取有价值的生活细节,而且深入开掘细节背后的精神意蕴。正是成功的“剪碎”和“凑成”,《领潮》的震撼力、引领力、征服力、审美力均有效地落到了实处。

鲁冠球为改革开放、为中国制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化身。《领潮:鲁冠球传》这部作品以其坚实的生活、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将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鲁冠球的光辉形象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破解了他缔造制造业帝国的秘诀,也成功将报告文学的生活性、文学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为我们打造了一个时代的标杆,铸造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