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一

“吐槽东家”有边界的警示意义

戴先任
《工人日报》(2024年08月07日 05版)

“公司管理混乱,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发到网上提醒求职者‘避坑’,被公司威胁起诉怎么办?”“因为拖欠工资,把公司名字发到网上被起诉侵犯名誉权,要求赔偿两万元要给吗?”据8月1日《工人日报》报道,在网络社交平台,不少网友发出类似疑问,原因是“吐槽东家”的言论被发现,甚至被起诉。

一些劳动者为了发泄对用人单位的不满,选择在网络上发帖等方式来吐槽东家,结果被用人单位发现并起诉,近几年类似案件并不少见,但法院判决却有所不同,有的劳动者付出了相应代价,有的劳动者却并未因此得咎。这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讨论:吐槽东家是言论自由还是侵权?其边界何在?

具体来看,有的案件中,离职员工在其微信朋友圈指责公司恶意克扣工资,并发表不实言论,结果被法院判决该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向公司赔礼道歉,并支付公司律师费。也有的案件,员工虽在网上发表对公司的负面评价,用词有讥讽及不当之处,但法院认为,涉事员工的发帖行为,源于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纠纷,其言论也是基于一定事实而发,并非以侮辱、诽谤的方式捏造、散布虚假内容,因此不具有违法性,所以涉事公司主张该名员工侵犯公司名誉权的诉求未得到支持。

由此可见,对于吐槽东家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劳动者不能信口开河、任性而为。背离事实的恶意吐槽有损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影响企业的社会评价和商业合作。加强企业人格权保护,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意义重大,对于恶意吐槽必须及时喊停,保护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劳动者基于事实的吐槽受到法律保护。正如业内人士指出,劳动者维权能力较弱,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吐槽有一定的容忍义务,不能上纲上线,动辄挥舞侵权大棒对劳动者大张挞伐。

无边界吐槽东家并非维权的正确打开方式,有时维权不成,反倒让东家揪住辫子,反将一军,使自己陷入法律风险之中。对劳动者而言,应该理性维权,如果劳动权益确实受到侵害,与其在网络上吐槽发泄,不如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而言,如果劳动者的吐槽并非子虚乌有,也要客观看待,将其视为优化用工管理的契机,进一步减少劳动领域矛盾纠纷,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要把劳动领域的矛盾纠纷引导到法律途径上解决,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还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与能力,同时畅通劳动者的维权渠道,降低其维权成本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