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产业链不断完善,政策加力支持
青岛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7月11日上午,在山东青岛即墨机场,志刚航空公司的一架用于跳伞运动的皮拉图斯750飞机顺利进驻。在此之前,青岛即墨机场通过综合验收,已具备开航条件,标志着青岛即墨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同日,青岛地铁保护区无人机智能化巡查项目启动,6架无人机在青岛地铁登瀛车辆基地腾空而起,通过“无人机+AI”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地铁保护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产业链不断完善以及政策发力支持,青岛低空经济领域动作频频。目前,青岛正加速打造“天空之城”,低空经济有望为青岛“飞”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通航产业链日益完备
便利通达的通用机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重要载体。与商业机场主要提供旅客货物运输等商业服务不同,通用机场则更多满足个人和小型飞行器的需求。
近年来,青岛持续加强通用航空机场群建设。2018年印发的《山东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提出,青岛重点布局7个通用机场。这7个机场定位各有不同,产业布局各有特色,共同构建了层次分明的通用机场集群。目前,有4座机场已建成投用,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依托通用机场,布局通航产业园区,培育上下游产业链,这是当前青岛通航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目前,青岛通航产业已涵盖通用机场建设、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零部件生产、维修运营、通航培训、通航教育、通航运动等上下游,产业链日益完备。以机场建设为主体的基础设施生态、以航空制造为主体的创新产业生态、以飞行证照培训为主体的教育培训生态、以科普体验为主体的通航文化生态的“四位一体”生态系统逐渐丰盈。
创新应用加速扩容
目前,青岛低空经济领域创新应用正加速扩容。在农业、工业、应急救援、通航物流等领域,青岛已有诸多应用加紧布局。其中,在航空救援体系方面,青岛投入使用2架Ka32、6架H135直升机,应用于应急、急救、警航、消防、引航领域,建立了快速响应、协调联动的航空应急救援机制。同时,青岛积极加大通用航空在海洋监测、河湖巡检、气象探测、事故处理、安防安保、无人机物流等领域应用,布局“通航+”新业态。
与此同时,无人机产业也在青岛加速“起飞”。莱西打造无人机服务产业应用保障平台、检验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设施;胶州积极打造上合国际无人机展示贸易中心项目,开展工业级无人机国际贸易、研发制造、科研试飞等业务以及建设大型无人机制造工厂;崂山区则抢先布局低空智能网联,实现发改、城管、规划、环保等多部门低空数据共享。
打造低空重点领域特色集群
根据《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青岛将以通用航空产业园莱西园区、即墨园区为低空经济提升区,打造立足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10个低空重点领域特色集群。
青岛首个飞机整机制造项目——万丰航空项目落地通用航空产业园莱西园区后,迅速打开了通航产业新格局。2023年首架“中国造”钻石DA50飞机获批山东省首张整机生产许可证以来,已生产6架,预计年内交付18架,莱西逐步成为钻石DA50飞机碳纤维零部件和整机制造的全球生产基地。
即墨蓝谷通航产业园借势空客直升机集团在欧洲外的第一条H135总装线落户,逐渐形成以航空总装为龙头,航电、机电、零配件综合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青岛慈航机场正在推进二期建设,将建设成为青岛北部区域通航产业集群中心,并以此带动旅游、生态社区、田园综合体等关联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