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一

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科普自然知识

用行动守护万物共生的和谐生态

本报记者 王冬梅
《工人日报》(2024年08月21日 04版)

阅读提示

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被称为“象爸爸”“猴爸爸”的野生动物保护人员、植物园的工作人员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心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科普自然知识,守护山青水绿、物种多样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7月26日至31日,记者跟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百名达人探秘自然之境”媒体行活动,对云南亚洲象、滇金丝猴保护情况及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采访调研。

此行之中,不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一些坚守各自岗位的身影更是平凡而动人。在这里,记者看到,许许多多当地人用心守护山青水绿、物种多样的生态,用行动绘就一幅万物和谐共存的画卷。

“象爸爸”帮助受伤亚洲象重回自然

7月30日,记者走进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只见3头大象正在悠闲地吃着胡萝卜和大象草。被称为“象爸爸”“大象医生”的保明伟向记者详细介绍每一头被救护野生亚洲象的情况,比如什么时候受伤、哪里受伤、恢复得如何等。

今年44岁的保明伟是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的负责人,他从事亚洲象救护与繁育工作20多年,悉心照料救治了20多头严重受伤的亚洲象。

救护与繁育中心的“羊妞”,是一头已经快9岁、拥有100多万粉丝的小母象。被发现时,它奄奄一息,到救助中心后受到4个“象爸爸”24小时的特殊照顾。后来,“羊妞”恢复健康。几年前,顽皮可爱的“羊妞”在丛林泥地上滑滑梯的视频受到关注,成为“网红”,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喜爱。

近年来,我国对珍稀濒危物种亚洲象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目前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及其周边热带雨林中的野生亚洲象有300多头。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目前有30多名“象爸爸”,他们共同的心愿是期望有一天,象宝宝们尽早适应野外环境,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

“猴爸爸”守护滇金丝猴种群壮大

7月28日上午8点多,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展示区,67岁的护猴员余小德手里拿着干松萝,发出“哦、哦”的声音,召唤滇金丝猴来吃早餐。很快,十几只滇金丝猴就上蹿下跳地出现,余小德把干松萝远远投给滇金丝猴,或挂在树枝上让它们自行取食。

余小德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护猴队的一员,护猴员被亲切地称为“猴爸爸”。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护猴队目前有25名队员。资历最老的是护猴队队长余建华,今年72岁,他已经当“猴爸爸”28年了。“这里的猴子80%我都认识,现在一天不见猴子就很想念。”余建华笑着对记者说。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护工作有效推进,据初步统计,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已从1985年的7个猴群、540只左右,增加到现在14个种群、2500只左右,个体数量占我国滇金丝猴总数的65%。在“猴爸爸”们的守护下,响古箐滇金丝猴展示群先后有150余只猴宝宝出生,成活率达85%以上。有125只滇金丝猴已被分群外放,很好地补充了野外猴群数量,促进了基因交流。

“萤火虫”带领游客探索植物世界

7月29日晚上8点多,没有路灯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漆黑一片,小雨淅淅沥沥,昆虫鸣叫声此起彼伏。记者跟随被学生亲切称为“萤火虫”的高级研学旅行指导师王丽兰夜游植物园。王丽兰说,为了拉近人和自然的距离,植物园的工作人员都有一个自然名字。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之一,也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记者当天参加的科普活动叫“乌兰(傣语,意为宇宙万物)魅影”夜游植物园,是植物园的明星项目。

游览过程中,王丽兰的手电筒总会照到神奇的动植物。“这不奇怪,植物园的物种非常丰富,小朋友夜游植物园的乐趣就在于每次都可以见到不同的动植物,所以来多少次都像第一次一样好玩有趣。”王丽兰说。

据统计,有90%的游客到西双版纳会参观游览植物园,很多小朋友都是多次“刷”植物园。不少小朋友长大后还会重访植物园。其中一些人表示,就是因为小时候来植物园培养的兴趣,考大学选择了动植物专业,未来也想从事相关的工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