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混动车挤占充电桩,充电难题怎么解?
国庆期间,不少高速服务区出现了排队充电的情况,有车主吐槽称,混动车没有续航焦虑,还跟纯电车抢充电位置。
澎湃新闻评论说,不同车型之间的冲突也是个提醒,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资源难题可能会以种种形式呈现出来。因此,设施建设抑或是规则设定,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不断去平衡供需矛盾。而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应当从供给源头着手,创新资源分配模式,灵活调节充电桩的布局,提升移动充电桩的流动性,更好应对特殊节点的大考,去保障人们度过旅程无忧的假期。
◇共享健身房值得成为城市“标配”
多地因地制宜探索建设社区15分钟健身圈,价格亲民、场地不大但设施齐全的共享健身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之中。
北京青年报评论说,不用办卡、灵活预约、扫码入场、离场结算……“家门口的健身房”让居民感受到了极大方便,成为强身健体、提升幸福指数的助推器。这既缘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扎实落地,也缘于多地政府、相关社区和企业积极出资、出地、出技。如何让共享健身房成为更多城市的“标配”?既需要“顶层设计”来引导,也需要地方因地制宜来探索。不仅要建好共享健身房,也要管理好、维护好,让其以更长生命周期,为居民健身提供服务。
◇村村都要出“网红”?“下指标”造不出流量
近来,乡村旅游火热,一批“网红村”“网红镇”应运而生。去年某地出台文件,要求每个单位产生两个“网红打卡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说,让乡村“出圈”带动地方文旅发展,本是一件好事。只是,一哄而上,为了“网红”而“网红”,多少有些急功近利。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向来丰富,寻找独属于当地的自然之趣、乡愁之情,才能真正激发出乡村旅游的动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少一些投机与跟风,多一些耐心和创意。(陈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