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前沿观察】工会助力构建新型劳动关系的路径浅析

关明鑫
《工人日报》(2024年10月14日 07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有利于推动新型生产关系更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发挥广大职工群众主力军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新型劳动关系要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顺应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创新性。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新型劳动关系也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技术、业态、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新要求。劳动关系的创新性主要是针对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所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在劳动关系认定、劳动权益保障、劳动矛盾调解等方面进行创新。二是系统性。新质生产力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整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系统。这就要求新型劳动关系具有系统性,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统筹宏观和微观,统筹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系统谋划协调劳动关系的体系、制度、载体和内容。三是经济性。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实现个人利益,资本、土地、知识、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则获得经济收益。劳动关系的经济性伴随劳动关系的建立而产生,其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是劳动关系协调中不可缺少的一方,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助力构建新型劳动关系,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组织有效覆盖。加大建会入会力度,深化“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提高工会组织覆盖率,有效覆盖新就业形态等领域的新型劳动者。聚焦持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前提,着力解决基层工会人员不足、经费不足、场地不足、能力不足的问题,探索共享工会服务阵地、共享职工普惠服务,推进职工之家标准化建设,实行集约式服务和动态化管理,不断增强基层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二是深化民主管理制度。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通过“智慧工会”平台、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12351”热线等载体,倾听职工诉求、化解职工忧愁、解决职工困难。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包括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覆盖面,落实职代会职权。提升集体协商制度实效性,将能级工资和创新激励纳入协商事项,促进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基本同步。深化厂务公开制度,推动制定厂务公开事项清单,拓展网上公开、云端职代会等渠道,以职工群众更加便捷、更愿参与、更为有效的方式,丰富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形式。

三是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素质劳动者,要系统化加强思想武装、体系化提升职工技能、全员化提升职工素质。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加大职工创新能力培养。围绕就业岗位的结构性变化,结合职工自身发展和岗位需求,对象化、个性化制定职工培训规划,促进职工知识更新,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围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制度,建设高技能人才数据库、职工创新创造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发展。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知识价值、技能价值的分配政策,推动将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

四是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加强研究涉及职工队伍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问题。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工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的作用,建立网格化工会法律服务体系,通过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劳动关系问诊”、劳动法律规定执行监督等,引导劳动关系双方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作者单位:天津市总工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