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采用“3+1”监管体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通关只用几秒钟”
“往常从机场过来通关至少也要半天,卡车要停车去查验,有一系列流程,还要做一系列文本工作。这次全部用电子方式完成,通关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也不再需要停车。”这是近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综保区)听到的新鲜事。
据中关村综保区管理处副处长吴杏红介绍,综保区采用“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监管体系,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保区,不管是空间,还是未来配备的服务,或是入驻的企业,都突出展现了研发特色。
“通关耗时仅几秒钟”
“我们的货物从机场过来后直接通关,整个入区过程,无需停车,耗时仅几秒钟。”10月16日,北京烯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陆伟俊告诉记者。
为什么能如此快速便捷地通关呢?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方涛告诉记者,中关村综保区进出车辆的实体卡口被升级改造为智能通道,打造“非必要无阻断”的海关监管新模式。
综保区入口处没有安装道闸杆,车辆可以直接驶入综保区。出口处道闸杆则维持抬起的状态,实现非必要无阻断,提高通关效率。
除了智能通道,中关村综保区已构建“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监管体系,替代原有物理周界隔离设施和实体卡口。由隔离绿化灌木及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构成的“信息化围网”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取消了物理围网,对于处于保税状态下的进口货物,如何监管以防止物品擅离保税区呢?
在中关村综保区分界处的绿篱内,每隔20米就可以看到一个黑色“灯杆”。这些“灯杆”上面装的可不只是路灯,还有2台AI智能高清相机。“这种相机不仅能抓拍高清图像,还有人脸追踪功能。如果有人员穿越综保区边界,AI相机就会自动抓拍3张照片,将穿越前、中、后3个阶段全部记录下来,用于后期调查取证。”方涛说。
除了AI相机,中关村综保区分界线上每隔200米还布设了1台毫米波雷达。
在中关村综保区2840米的分界线上,共安装了367台AI智能高清相机、41台毫米波雷达,共同构成“电子围网”。
聚焦“2+2+N”产业定位
索英智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中关村综保区入驻的首批企业之一,其母公司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关村企业,其核心产品“储能变流器”出货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三。
“中关村综保区专为研发企业搭建的保税维修、保税检测、融资租赁等保税服务体系,成为吸引索英电气入驻中关村综保区的重要原因。”吴杏红告诉记者。
入驻中关村综保区后,只要是企业自研的产品就不受保税维修产品目录的限制,范围大大拓宽。同时,在货物流动时效上能大大压缩,且无需缴纳保证金。索英电气董事长王仕城说:“这既节省了出关物流运输时间,又降低了企业在这个环节的经营成本,同时还提高了返修效率和服务质量。”
“中关村综保区‘2+2+N’的产业定位与我们公司的业务相契合。” 王仕城所说的“2+2+N”,就是以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为核心,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为重点,拓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N个保税服务业态。
“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首都经济‘压舱石’、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海淀区的创新优势明显。”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处副处长黑煜表示。
首批8家企业入驻
今年8月28日,北京烯谷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的实验用电镜载网作为首单货物正式进入中关村综保区,这也标志着该综合保税区正式运作。
“对我们科研型企业来讲,很多进口的原材料或试剂,对温度、环境洁净度有很高要求。中关村综保区能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为企业提供像超洁净查验平台、特殊物品查验平台这样的服务,这对我们有很大帮助。”陆伟俊说。
吴杏红说,中关村综保区具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优势。
作为首批8家入驻企业之一,北京凡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克清表示,进口的设备和物料减少了大概两道税,节省至少是30%~40%的成本,有些甚至能节省到60%。出口部分的话,关内和关外互通,时间大幅度降低,资本成本降低在百分之五六十。在保税区这边研发,省税的过程中把效率还提升了,能够快速拿到物料。
“围绕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产业的共性需求,利用综保区的免税等政策,我们将以进口大型仪器设备为重点,搭建开放共享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吴杏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