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打击“职业闭店人”首案具有示范和警示意义
据媒体报道,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办成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有关部门对两家涉嫌职业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两名闭店人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共计65.58万元。
今年以来,早教、健身等领域出现的“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一直颇受社会关注。所谓“职业闭店人”,是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群体,“你负责跑路,我负责善后”。他们利用变更、减资、破产清算等程序,帮助预付式经营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以“金蝉脱壳”来规避法律风险。
“职业闭店人”套路隐蔽、手法“专业”。一些“职业闭店人”通常会在闭店前,以店庆等名义组织促销吸引消费者预付费用,其主导的闭店行为也导致员工薪资被拖欠、消费者预付费用无法退还。这样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冲击了社会信用体系,甚至涉及刑事犯罪。
从闭店企业敛财跑路、“职业闭店人”操盘“善后”到“职业背债人”顶包背债,“职业闭店”已经形成一条非法牟利的黑灰产业链条。此次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不仅查处闭店企业,也查处提供闭店服务的中介机构、责任人,释放出对“职业闭店人”及其背后产业链全链条打击的鲜明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该案办理中,市场监管部门对其中两家中介机构作出10万元的顶格处罚,还将闭店链条中9名自然人认定为虚假登记直接责任人,自虚假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执法部门对“职业闭店”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彰显了对这一乱象的零容忍态度,是对“职业闭店人”的强烈警示和有力震慑。
此次公安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协作,事前有风险预警,事中有部门联动,事后有处罚惩戒,形成了全链条工作闭环,让“职业闭店”这一利益链条上的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为今后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提供了示范样本。
当然,要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经营环境,还需要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纠纷的事前预防,有赖于建立更完善的预付卡预收资金存管制度,才能进一步铲除“职业闭店人”的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