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脉群众的文化、艺术、情感等需求,在润物细无声中做好思想引领
订单式兴趣班成了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阅读提示
“兜底民生”如何向“品质民生”转变?重庆两江新区精准把脉群众的文化、艺术、审美、心理、情感等需求,在润物细无声中做好市民的思想引领,通过数字化赋能,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居民可根据兴趣选教室、选老师、选课程,享受“志同而气合”之美。
早上在社区广场打一套太极拳,晚上跟专业舞蹈老师学一支舞,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重庆两江新区一些居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居民韦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参加了社区的科学育儿课程,不仅学会了养育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消除了很多认知误区,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温暖和支持。”
在“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的探索中,两江新区精准把脉群众的文化、艺术、审美、心理、情感等需求,在润物细无声中做好市民的思想引领,通过数字化赋能,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居民可根据兴趣选教室、选老师、选课程,享受“志同而气合”之美。
居民兴趣需求智能匹配
“我们从居民需求入手,从文化角度发力,用‘社区兴趣社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社区治理走深走实。”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燕说,“依托‘兴趣两江’实践活动平台,通过群众手机‘点单’,社区‘接单’后再‘派单’,不仅解决了兴趣活动扰民的问题,还实现了公共场地的更大化利用。”
打开“重庆两江新区”微信公众号,找到“便民服务”,点击“社区学院兴趣小组”,填写个人资料和兴趣爱好后,既可线上报名参与附近的艺术、体育、文化、科技、便民等五类活动。对于自己感兴趣而未开设的课程,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点单”,社区会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走访调研、院坝会等方式收集居民意向,为大家开设定制化特色兴趣班。
截至目前,“社区学院”已在59个社区全面开展,吸引了10余万居民参与其中。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皮涛告诉记者,通过“居民兴趣小组服务”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已在区级治理中心实现贯通,并纳入市级“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目前已接入“重庆两江新区”微信公众号,初步实现了居民兴趣需求智能匹配、场地管理一屏总览、活动调度高效协同、全程服务形成闭环。
“通过开设‘社区学院’,引导居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等自主分组建立社团,开展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打造以社区为重点的学习、社交平台,精准把脉了‘基层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杜术林说,通过“社区学院”开放性、共享性的机制和阵地,实现了以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传统文化成解压良方
“氛围好,能释放压力。”11月5日,在两江新区金山街道青年“小夜校”,上完“手碟课”的学员陈思霖说,自己所从事的IT行业工作节奏快,下班后很向往轻松愉悦的氛围,“兴趣课堂对我而言,就像是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小夜校”的成功,得益于金山意库文化创意产业园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个由旧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被打造为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观光休闲及配套设施与服务业态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成为吸引年轻人打卡的“网红”景点。
从事商业管理的赵女士和7岁的女儿雷骐尔是“小夜校”的忠实粉丝,她们已经报名了3门课。“课程好玩又治愈,学习带娃两不误。”赵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青年“小夜校”开课以来,涵盖手碟、植物手作、非遗文化等课程,周边年轻白领纷纷报名,开启“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生活方式。
天宫殿街道天龙路的社区文化活动室内灯火通明,悦耳的琴音在夜色中回荡。从事金融工作的白领陈璐下班后早早赶来,与小伙伴们共同学习古筝技艺。“上夜校给我久违的松弛感,不仅可以学习一门新乐器,还能充实业余生活,陶冶情操。”她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压良方”。
从声乐课堂到美育教学,从兴趣爱好到文化传承……“社区学院”持续升温,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曾瑞英是两江新区“星湖学院”的老学员,也是花绣花语间社的负责人。“在‘家门口学习圈’的故事里,居民们不仅是社区学院的受益者,更是社区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曾瑞英告诉记者,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居民再“接单”的星湖学院,已培养出32支文体队伍,学员1200余人,开设秀禾服走秀、太极拳、柔力球、时装走秀、合唱等多种特色课程。“午休一小时”“四点半”课堂等各类课程丰富多彩,乐器、合唱、旗袍走秀等社区文艺团队蓬勃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社区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大家天天在一起上课,邻里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彼此更亲热了。”在康美街道,71岁的非洲鼓社团学员陈启惠感受到社区学院开设后的变化。
天宫殿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林表示,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主责主线,立足群众需求,做实服务、做好结合、做靓品牌,依托社区学院深度链接居民,“点燃”居民内生动力,实现基层治理活力焕发。
记者在人和街道万紫山社区看到,“紫焰少年成长联盟”以青少年学员为主体,打造国风、雏鹰、鼓舞三大板块,成为社区学院的一大亮点。通过参与社区学院的活动,青少年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小小网格员”,积极参与到“网格开放日”“冬日温暖家计划”等实践课程中,为社区善治汇聚了新生力量。
人和街道组织委员李莉告诉记者,街道聚焦居民需求、聚合多方资源,开设“全覆盖、全周期、全友好”的社区学院终身学习平台,14个社区均已挂牌成立社区学院,构建了“人和社区学院总院—片区联盟—各社区分院—社团组织”的组织构架,为辖区居民建设“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淳风气”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