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一

要想真正用好智能管控系统,必须通盘掌握整个冶炼流程

【聚焦·一线有了“智慧脑”】智能化生产给班组出了“新考卷”

王杨
《工人日报》(2024年11月19日 08版)

主操工王蒙端坐岗位,面前是偌大的电脑显示屏和简明排布的操作键盘,一个工位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完成钢水冶炼的加料、供氧、供电、喷碳等全部操作。

方寸之地的主操室,指挥控制着500多个点位和8000余个数据,近万平方米的生产工艺。抬抬头,“千里眼”捕捉的物料情况可视可见;动动手,“顺风耳”监控的工艺参数可调可控。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炼钢现场,电炉冶炼全过程的智能化水平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通往电炉炉膛入口的各条输送皮带上,DRI产品、废钢等各类原辅料密密麻麻地排列……一场蝶变正在张宣科技发生。

一年来,这里展开全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构筑降成本、控费用、增效益的新优势。炼钢产线迎来了“智能炼钢”的全新进阶,电炉自动炼钢模型作为产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正式投入使用。

操作间隙,电炉组当班班长王蒙告诉笔者:“以添加DRI产品为例,由于装备高度智能,整个加料过程时间短、成本低、质量高。”

王蒙记得刚刚应用电炉自动炼钢模型投入运行时的欣喜,现在提及依然激动不已。全新的数字化操作颠覆了他关于冶炼生产的经验认知:集成化、模块化的操作画面设计,改变了常规操作的固有模式;基础运算全部由系统“代劳”,主操工不需要花时间推算冶炼周期;新系统驾驭起来格外轻松,找准板块输入数据即可精准完成操作。

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炉前操作工面临的挑战少了。

智能化的进阶呼唤能力的进阶。“操作越简单,要理解的内容就越难。”王蒙感叹,要想真正用好智能系统,必须通盘掌握冶炼的整个流程,从原料加入炉膛和电极深入熔池,到脱氧喷碳操作、合金料加入、放钢,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下。

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的操作系统,对炉前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作为班长,王蒙愈发感到,近一年来高端产品订单生产越来越多、提升产品关键指标越来越难。“我们需要快速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能力,要以更快的速度适应智能冶炼的转型跨越。”

他们在5个月内争分夺秒,从上料种类、重量、速度中寻找规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苛求精准,探索轴承钢、锚链用钢等30多个品种在冶炼中相关参数的设定,最终将所有品种高质量、高效率冶炼模块轻松驾驭。

电脑前,王蒙气定神闲地敲击键盘,切换不同模块,输入各种参数,指挥10米之外、20米之外、30米之外的“千军万马”。42分钟后,一炉成分和温度双命中的轴承钢钢水出炉——而在一年前,所需时间约1个小时。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