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劳动”观察⑤】创意劳动数字化的特殊性及其发展路径思考
●观点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原创知识产品,或给现有产品增加创造性价值的创意劳动快速发展。要关注创意劳动的数字化进程,促进高技能人才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今年7月,人社部发布了19个新职业和28个新工种,其中多个职业与前沿技术密切相关,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云网智能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等。同时,传统行业也进入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文学创作、创意设计、代码编写等逐渐实现平台化发展。与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家政工等劳动形式不同,创意劳动需要生产原创知识产品,或给现有产品增加创造性价值。数字化发展对创意劳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予以关注。
创意劳动的数字化与标准化
创意劳动需要技能人才将个人想法投入产品生产中,比如,网络文学作者需要投入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完成一部“脑洞大开”的文学作品;广告设计师需要将灵感注入产品,才能写出独具创意的文案;软件工程师需要运用技能储备,实现客户要求的基础功能,并完成界面友好的产品设计……这些创意劳动经由平台的数字化匹配,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目前创意劳动的数字化运作中,能够观察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创意劳动的过程趋于标准化。从创意劳动者“接单”开始,平台即提出要求,每一个步骤要“保质保量”,如同外卖骑手需要经过到店、取餐、送达等劳动过程一样,创意劳动者加入平台后,也要保证每个流程达到标准。比如,网文作者要提交作品样章,在开篇前500字之内“抓住”读者,作品签约后,每天要完成2000~6000字的工作量,写出的作品要符合平台“标签”,在“穿越”“异能”“东方玄幻”“职场”等框架下创作;设计师平台则按照“Brief模版—内容自检—稳定交付—内容上云”的规模化流程,要求设计师实现“创意生产工作流”。由于创意劳动的过程相对复杂,平台对此设置流程化交付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运用数字化手段达成双边交易,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创意劳动的评估趋于标准化。为更好地量化创意劳动,平台采用标准化指标来评估产品,将体验、情感、技能等转化为具体数据,通过市场表现来衡量创意产品的优劣。网文平台运用留存率(读者持续浏览的比率)、追更率(读者将更新内容全部读完的比率)、回收率(作品推广费用与回收金额的比率)、新用户增长量等指标考核网络文学作品,达到标准才可以继续更新。设计师平台充分运用机器审核和系统检测等手段,帮助客户验收劳动成果,从而简化评估流程,加快流转速度。
此外,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进一步加速了创意劳动的标准化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输入一段情景故事,可以自动生成漫画插图、视频音乐。据相关报道,长达百万字的人工智能长篇小说已经发布,人机融合生成的故事能够达到合格水平。创意劳动的数字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创意劳动者的传统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他们的劳动过程也发生了较大改变。
创意劳动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以过程标准化与评估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创意劳动数字化有助于降本增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矛盾性问题。
第一,创意劳动的差异化需求与标准化操作之间的矛盾。创意劳动以创新为内核,要求劳动者生产出具有新意的文化产品,而不是严格符合标准的、一模一样的零部件。数字化创意劳动的标准化操作如何保护创意不受磨损,推动产业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原创力,进而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仍然需要深入领域内部加以详细考察。在软件工程师群体中,仍然有大量的对接工作在数字平台以外达成,否则难以满足劳动过程中的差异化、变动性需求。
第二,创意劳动的主体性要求与数字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体验、情感、技能等主体性要素转化为具体数据,原有的审美追求难以体现,代之以盈利情况与市场反馈。数据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文化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在“更多”“更快”等指标上完成任务,但其短时性特点也可能埋没产品的长期价值。
第三,创意劳动的产权保护与传统机制之间的矛盾。在文娱领域,“融梗”“鉴抄”等一直是争议性话题,当更多的创意劳动加入数字化行列,新领域的老问题还会出现。学术论文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标识作者的每一次细节修改与版本更新,认为这能够有效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但是,在数字化出版尚未全面铺开的情况下,传统的纸质传播占据主流渠道,并得到学术共同体的广泛认可,学者们仍然担心上线的原创论文被抄袭。“创意窃取”的隐忧是数字平台发展的一大障碍。
创意劳动数字化的规范发展路径
创意劳动正处在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之中,有必要将其作为数字劳动的类型之一,识别其特殊性,并促进其规范发展。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创意劳动的繁荣发展,并保障从业人员的权益,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方面,应将数字技术作为创意劳动的辅助手段。继续发挥数字化方案在优化劳动过程、减少重复性劳动等方面的作用,比如,设置线上任务交付与验收流程,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框架建构、素材搜集、润色修饰等,实现AI辅助创作;借助机器翻译,将优秀文化产品推广至海外,等等。同时,需要将“机器换人”的“互竞”思路转变为“人机协同”思路,将高技能人才从繁重的基础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用于创意生产,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以生产高质量文化产品为目标,打造精品佳作。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公共服务。坚持党建引领,调动相关部门与社会组织力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包括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保险经办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综合配套服务等。同时,调整与数字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机制体制,让从事创意劳动的高技能人才解除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打造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