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录
我国在“天然气+伴生资源”领域取得突破
事件:我国首套气田水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及达标处理试验装置近日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正式投运,碳酸锂、溴化钠、氯化钠、氯化钾等首批合格成品下线,标志着我国在“天然气+伴生资源”领域取得突破。
点评:威远气田是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整装气田,伴生资源丰富,气田水温度高,且富含锂、溴、钠、钾等重要微量元素。
该装置主要用于蜀南气矿威远气田水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及达标处理,对气田水中锂、溴、钠、钾等伴生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回收,具备资源回收率高、高效稳定等优势,这有效解决了威远气田水回注能力不足、处理成本高等问题。
实现气田水的低成本达标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一直是一个业界难题,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团队,开展工艺流程设计和技术路线攻关,先后解决了气田水含硫、有机物浓度高等问题,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为实现气田水清洁及效益化利用,拓宽我国锂、溴、钾、钠矿资源种类和储量探明提供有力支撑。
从长远看,这也将为推进威远气田二次开发,进一步挖掘天然气与新能源结合的潜在优势具有导向意义。
动力电池铁路运输开启试运
事件:近日,我国启动首次动力电池铁路运输。参与试点的动力电池铁路试运包括三条线路,分别为贵州贵阳至上海、四川宜宾至上海,以及重庆至广西北部湾。其中,贵阳至上海和宜宾至上海两条线路承运的是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重庆至广西北部湾所承运的动力电池则由比亚迪生产。统计显示,目前道路运输是国内动力电池的主要运输方式,2023年,国内通过道路运输的动力电池约940万吨,占比超过九成。
点评:目前,国内市场动力电池运输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为辅,但这并非企业最优之选。相较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运载重量小、不适合长途运输,且成本明显更高,但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只适用于消费类电池,尚未对被认定为第九类危险货物的动力电池开放。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经过多次研究、协调及测试,最终推动了动力电池铁路运输试运行。在动力电池生产商看来,铁路运输可以减少交通、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电池供应延迟风险,有助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转。
倘若相关试点工作效果显著,未来动力电池出口也有望从主要依赖水路运输转而增加中欧班列等铁路运输方式,这样可以大幅缩短运输周期,提高企业整体效率。
光伏制造行业新规出炉
事件: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修订后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7月初,工信部曾对上述内容发布征求意见稿。与2021年本《规范条件》对比,2024年本主要修订点包括: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提高了部分技术指标要求、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等。
点评:近年来,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光伏行业也进入深度调整期。10月中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就此发布倡议,呼吁企业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保证光伏项目的长期与稳定运行。相关倡议发布一个月后,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但仍并未出现明显涨幅。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仅靠市场自身力量,要解决光伏产业现有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相关部门进行调控,一来可以增加控制产能的手段,二来可以有效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帮助企业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
光伏产业新规发布,总体上提高了行业门槛,明晰了相关规则,有利于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引导光伏行业重新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本报记者 罗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