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地农产品找到销路,让更多残疾人找到工作
“无手”青年回乡创业撑起一片天
没有双手,要吃饭、穿衣,难吗?如果还要完成难度更高的学习工作呢?32岁的重庆巫山小伙彭军,用自己的努力证明,就算没有双手,其他人能做到的,他也可以做到。
出生在巫山曲尺乡的彭军,5岁半时因为触电失去了前臂和双手,但他并没有因此被击倒。而今,担任巫山县肢残人协会秘书长的他,先后被评为“巫山好人”“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重庆市励志学生典型”、巫山县“全县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
坐在记者面前的彭军阳光开朗,吃饭时,一副刀叉应用自如,挂衣服、叠被子、刮胡子,跟常人无异。“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彭军说。
彭军告诉记者,为了医治双臂,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背上巨额债务。6岁那年,他跟着一个盲人师傅沿街卖艺,从内地到沿海,在外漂泊流浪了8年,14岁时他立志发奋读书,回到了家乡。
2006年,当地一所希望小学主动接纳了彭军,但写字又成了一大难题。为了控制笔,他就用嘴叼着笔,再用两个手臂把笔夹住,每天练字,练到两边的骨头都凹进去了,还起了茧,一层一层地掉,但是他从不言放弃。“六年级下学期,我获得了重庆市硬笔书法三等奖。通过想办法把这个事情做得很漂亮,我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我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彭军说。
2018年,彭军考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怎么操作电脑又是一道难题。“当时接触电脑的时候只能趴着看屏幕,第一是眼睛不太适应,第二是我的胳膊要短一截,感觉电脑离得特别近,打字很慢很慢,脖子也很痛,但经过几年的练习就很熟练了。”彭军笑笑对记者说,求学之路让他学会了很多生存本领。
回乡创业屡经挫折不言弃
2021年,即将毕业的彭军又迎来了新的难题——就业。因为没有双手,工作难找,于是彭军就想着自己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来。
2021年4月,彭军回巫山创办了残之梦商贸有限公司,聘用残障人士,生产、收购、加工、销售重庆巫山县的土特产。
然而,由于没有经验、选品太杂,线下门店业绩不太好。更让彭军难过的是,拓展线上的销售渠道也不顺利,线上直播没有人气。
尽管艰难,但彭军始终没有放弃。为了能把公司经营下去,他一点点摸索经营土特产的诀窍。因为在家乡基层创业,他获得了2022年度全国高校毕业基层就业卓越奖。虽然有获奖的鼓励,可是创业两年来,彭军的土特产店利润只有2万多元,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
彭军的老家曲尺乡,是全国有名的脆李之乡,这里的脆李分等级销售,品相好的一斤能卖到二三十元。反复总结经验后,彭军和哥哥商量把脆李作为创业的方向。
彭军的哥哥彭斌是当地脆李种植的好手,哥俩分工合作,哥哥管种植,弟弟管营销。收到成效后,除了家里现有的100亩土地,彭军和家人又承包了300亩地种植巫山脆李,预计3年后产值可达200万元。
助力乡村振兴绽放希望之光
彭军的“残之梦”项目,在去年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上获得了金奖。“让残疾人朋友动起来,让巫山土特产品走出去。”这是彭军创业之初的梦想,如今它正一步步在点亮。
彭军希望将家乡有创业梦想的残疾人联合起来,为残疾人朋友解决创业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带动残疾人共谋发展,实现残疾人的自我价值。
“这里的年轻人都已经出去了,乡村都是老一辈的人,田都荒废了,我们把它承包过来,种我们的巫山脆李。”彭军说,虽然脆李管护和销售很辛苦,今年天气不给力,脆李产量只有2万多公斤,收入40万元左右,但方向选对了,前景就是光明的。
“我现在带着团队在昆明等地学习,那里生鲜产业发达,电商经验丰富,我要把那边好的经验学成带回来!”彭军说,返乡创业让没有手的他撑起了一片天,他的梦想是打造一个乡村振兴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让千千万万的残疾人都能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