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班组有股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儿
本报记者 赖志凯 本报通讯员 张巍
《工人日报》(2025年01月14日 08版)
“流程跑通一大半了。”
“昨天确定的交互节点完全没问题。”
夜晚的办公室里常常灯火通明,成员间相互鼓励,大家在讨论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是北方导航装备研发一部总体技术室班组成员结合生产实际投身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近期北京市经开区总工会举办的经开区首届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竞赛中,上述总体技术室的项目获两个二等奖、两个优秀奖。
在研发某柔性化飞行器物理量检测系统时,要求该系统软件能够达到简便适配新型号产品自动化检测的效果,从而实现该柔性化系统自动化检测多种口径舱体的目标。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班组成员不断往返于现场和实验室之间,研究如何实现自动化产线与设备的信号交互,对检测流程基本状态的划分和交互逻辑的优化慎之又慎。
一次又一次的交互失败,却让大家越挫越勇。项目负责人雷文龙说:“无论是推进自主创新,还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都需要‘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把冷板凳坐热’的毅力。”通过对软件的持续优化,最终达到设备本身和产线状态与现场完全一致的状态,实现了稳定的自动化检测。
“以前需要我们抬去检测,现在机器人可以自动搬运到指定工位,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了50%。”一个装配班工人感慨。
在电位计检测设备视觉识别研制阶段,由于现有产品不多,采集数据量严重不足,视觉识别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大家不气馁,不断开展仿真试验,研究如何在现有数据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算法,持续提升视觉识别正确率。
“最开始三个人配合着测一件产品,5分钟才能测一件,出错率还很高。现在一个人10分钟能测10件,效率大大提高。”一个成品检验班工人由衷地赞叹道。
“我们每天都在和难题打交道,解决难题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班组成员朱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