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校车”通向的是一条“无穷之路”
最近,《新华每日电讯》发布的一则关于“空中校车”的消息让人暖心:550米,这是从尼珠河大峡谷谷底到谷顶官寨小学的海拔落差;3小时,这是尼珠河峡谷的孩子们几十年来上学路途上需要的时间;30分钟,这是尼珠河峡谷的孩子们现在通过“悬崖天梯”上学的时间。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2022年云南尼珠河大峡谷景区的正式建成。景区免费向尼珠河附近的村民开放,而这里的“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和缆车,也成为孩子们的“空中校车”。
从3小时到30分钟,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村民们对这条求学之路的“进化”有着切身的体会——曾经为山崖上的孩子高高悬起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天路”变“天梯”,“天堑”化“通途”,这些关于路的故事,在我国还有很多。它们扎根于无边无垠的土地,通向无穷无尽的远方。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交通方式的变革,更是时代变迁中,社会的进步,教育的迭代,以及民生的改善。
诸如“空中校车”这样的新型交通方式,首先保障的是孩子和村民们的安全。
多年来,数百米高的尼珠河大峡谷如刀削斧凿,将小小的村庄与外界隔开。村里的孩子们要想读书,只能沿着峡谷徒步上山,攀峭壁、涉河水,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艰难和危险程度可想而知。而如今,“空中校车”为孩子们搭建了一条安全、便捷的求学通道,他们再也不用冒险攀爬悬崖。不仅如此,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一条畅通无阻的求学路,也是一条高效便捷的求知路,更是教育公平的一种落地方式。
过去,寒冬酷暑,数小时的艰难跋涉,让孩子们在上学途中耗费了大量体力和精力。到达学校时,他们往往已经疲惫不堪,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而现在,孩子们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知识。这样的一条路,不仅仅通向学校,还通向山的那边,通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和未来。
与此同时,交通的发展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对地域和社会的内部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每一条路,都具有社会性,见证着所在地区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千百年来,修路致富,是劳动人民朴素、真切而强烈的愿望。在纪录片《无穷之路》中,四川凉山州的阿土列尔村常被当地人叫作“悬崖村”,村子位于海拔1500多米的悬崖之上。曾经,这里的村民上山下山,都要攀爬几乎90度垂直的、用藤条搭建起来的天梯,次次都是在跟死神打赌。后来,政府出资,藤梯变钢梯,建光纤通4G,全村易地搬迁。过去的“悬崖村”,借助这条新路,走完了自己的“脱贫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尼珠河大峡谷“空中校车”的建成,也为当地打通了一条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新路径,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在尼珠河大峡谷景区,大量游客来此观光旅游,村民依托景区开办民宿,吃上了“旅游饭”。同时,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部分学龄儿童也跟着父母回来读书,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穷之路,不仅是指“消除贫穷”,也意味着,发展之路无穷尽。道虽阻且艰,行则必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