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刍议
打通堵点,助职普融通“双向奔赴”
新闻:日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202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在不少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可以转入中职学校进行学习,但中职学生却难以反向转入高中学习,职普融通只是“单向流动”,而非“双向奔赴”,深化职普融通还需进一步发力。
点评:平等、顺畅的双向流动,是职普融通较为理想的状态。但不少地区职普融通“单向流动”的现象,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教育的口碑。
针对障碍和难点,需要相关部门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施策。通过完善学分制度和考试方法,推动建设职普融通机制,保持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同时进一步优化横向融通的“旋转门”和纵向贯通的通道,确保学习者能够实现灵活进出和上下流动,将职业院校建设成为面向人人、面向社会、面向终身的学习场所。如此,可防止职普融通变成中职普高化,真正实现职普“双向奔赴”。
推进公平,让人工智能惠及更多孩子
新闻: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并明确了中小学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实施路径。
点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崛起,促使人才培养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赋能,引发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近年来,我国各地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日益完善,但人工智能教育尚存在不少短板。这其中,师资不足严重制约着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对此,《通知》提出,要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将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纳入计划,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此同时,城乡教育水平差距造成的“资源鸿沟”也亟待填平,这需要教育部门通过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教师流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城乡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互联互通等方式,为条件薄弱地区的学校提供兜底保障。期待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走深走实,激发青少年创新活力,让技术红利更公平地惠及更多孩子。
做好“加法”,给青少年种下科学种子
新闻:近日,有媒体报道,2024年宁波市共开展1026堂科普课,惠及青少年16万余人次。2024年3月,宁波启动“青少年科惠百校专项行动”。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宁波市科协邀请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进校园,推动科学实践课程和特色科普活动进校园,让孩子们享受到有吸引力的科学课。
点评: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加强科学教育、提升科学素养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教育涉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需要多部门多领域齐抓共管,凝聚合力。
一方面,各地中小学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配齐配足科技实验教学设备;另一方面,要用好社会大课堂,动员相关单位,共同服务科学实践教育。如宁波科协推动专项行动,让科普触手可及,为满足学生科学学习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选择。科学教育的开展不能仅靠学校,尚需进一步拓宽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