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人往】寻常小事通往“奇迹之路”
蒋菡
《工人日报》(2025年02月17日 05版)
采访前查阅郝铎的相关材料,让我感到好奇的一点是,他2008年4月入职,2010年5月就获得了火车头奖章。在这短短两年里,他究竟做出了怎样突出的业绩?
采访中,他的业绩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天动地。那两年他主要带队负责京沪高铁的架梁施工。“你觉得你们干得好在哪儿?”他的答案简单甚至平淡:“干净、高效。”
保持工地干净整洁,看不到一个烟头;保持设备不出故障,不耽误施工。这听上去多么寻常。但是,日常工作中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把一件件寻常小事用心做好,也许便一步步踏上了变得突出,甚至创造“奇迹”的路。
命运的齿轮,仿佛就从师傅交给他的那团棉纱开始转动。把设备一点点擦干净,了解它们的结构、性能、操作技巧,摸透每台设备的脾气,熟悉每个岗位的操作,做好这些寻常小事,不仅能把本职工作干好,也慢慢累积起带领团队的实力与底气。
点点滴滴铸成了荣誉的基座,但在郝铎心底,担心“德不配位”一度是个心结——从拿“火车头”那一刻起,他就感受到了压力。随着荣誉越来越多,他甚至一度睡不着觉。
类似的压力,我曾在大国工匠、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口中也听到过——“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荣誉,反而越来越不踏实。得加倍努力做得更好,才能担得起这些荣誉。”这或许也是很多一线劳模的心声。
同在中铁一局的“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高级技师窦铁成也跟郝铎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你的思想高度和行为一定要跟上,这样才配得上那份荣誉。”
荣誉越大,责任越大。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郝铎依然坚持每天在桥台上摸爬滚打,收工时最后一个才下桥台。这是他与压力“和解”的方式,也是他踏上“奇迹之路”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