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从源头上把风险‘摁’在地面上,才是抓好本质安全的真功夫”

保养高原机再也不用爬上爬下了

《工人日报》(2025年03月25日 08版)

本报讯 (通讯员许庆勇 张非非)“这个创意好!以前保养高原机又得停机、又得登高,还得几个人协作,现在好了,一个人脚不离地就能轻松完成,真不错!”3月7日上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四区注采二站BNB5X52井场,仅用三四分钟就轻松完成高原机保养工作的班站员工武锐高兴地说。

这个区有220台高原机,每台高原机每年保养两次,年累计保养作业440次。以往,每次保养都得由1名员工登上10米多高的高原机顶部,通过顶部的黄油口向轴承加注润滑脂,另有1名员工在地面传递工具。因为属于高空作业,还要有1人进行现场安全监护,1人开具高空作业票,1人进行票据审批。

夏天,梯子热得像烙铁,把手烫得生疼,每次爬完都汗如雨下、气喘吁吁;冬天,寒风如刀割,梯子易结冰打滑,脚面被梯子卡得难受,厚厚的冬装让系上安全带都成了难事。

“一次保养就要爬上爬下20多米,还得人工加注六管润滑脂,加注完了顶得虎口生疼,总共得花近40分钟时间。”武锐说,“曾经的壮小伙们现在都有点爬不动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保养都成了对员工的考验。

“如何才能少爬甚至可以不爬?”疑问就像一颗种子,在主任技师吴斌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能不能用管线把黄油口接到地面,在地面用电动泵加注润滑脂呢?”2023年,这个想法在吴斌脑中冒出来。同年6月,他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白天忙生产,晚上搞研发,用3个月时间制定出一套免登高保养改造方案。

改造后,原来需要停机、登高、5个人协作完成的高原机保养工作,现在无需停机,只需要1人在地面操作、1人在旁监护即可。不仅减少了一项高风险作业,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一口井每年可增加生产时间80分钟。

“从源头上把风险‘摁’在地面上,才是抓好本质安全的真功夫。”吴斌说。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